学习 让中国杭州更美丽

来源: 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5日

2222.jpg

U9759P704DT20140609081003.jpg

QQ截图20160202100805.jpg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杭州样本做出了全面部署。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三美杭州”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在第五届杭州学习节开幕之际,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杭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学习型城市杭州模式研讨会”,本报今天摘要刊登部分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的发言。

  周膺(杭州市社科联副主席、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杭州正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建设学习型城市重在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较多经验成分,缺乏科学精神。建设学习型城市要花大力气治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病症,积极培育探索、求理、实证、创新和独立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生命的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积极的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科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类社会,给人以力量;人文思想则像一颗明星,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辛永刚(中国民族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杭州市立足历史、文化、个性,全力推进美丽中国杭州样本建设。杭州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把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倡导“品质生活”,这是每个市民的梦想和责任。纵观历史,实现和追求梦想的主要途径还是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才能完成梦想与追求,才能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彰显正能量。

  王艳(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博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推进。许多国家提出要从学历型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型城市建设道路。研究发现,在学习型城市创建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从学习型社区入手。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将市民终身学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与探索,杭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学习氛围日渐浓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覆盖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如今,杭州“处处有学习场所,时时有学习机会,人人有学习愿望”,创新型学习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是全球学习型城市创建的生动案例。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发起者):良渚文化村根据区域资源特点而进行的社区学习环境的规划以及引进市场化手段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学习中心等,使得文化村入住的业主置身于一个充满学习气息的场域。目前,从学前班,社区创业园,到集养老、学习、居住一体的老年公寓;从正规教育到业余学习;从创业型学习到成长型职业学习,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群,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当然,良渚文化村的学习型社区建设,目前多数还属于业主自发,开发商组织、社区的组织和力量如何能够更多的介入,使得社区的学习,能够转化为社区治理的资源、促进社区整体的进步,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蔡志龙(萧山区瓜沥镇宣传文体办研究馆员):建设学习型城市, 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优化市民的生活品质,有利于提升城镇的综合竞争能力。瓜沥镇作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契机, 以人为本, 将培育新型市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采用市民自学、载体导学、考察互学等手段, 营建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和处处学习的社会环境。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在坚持引导学习的基础上,把学习、知识与行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安蓉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杭州不仅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已走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前列,杭州人善良、温和与乐于助人的市民性格,也是到过杭州的外地人口口相传的。但要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的美誉度,杭州人在乐于学习、知书达礼、胸怀天下、精神富足方面,还值得再审视再提升。读书,可以引人进入“理想”“清白”的王国,可以强化“应该”“必须”的自觉,可以丰富工作和生活的情趣,如果我们身边再多一些“书生气”“小清高”“重规矩”的人,杭州人就不仅生活在“最具幸福感”的美丽城市,而且通过自身行为展示出这个城市“最具书卷气”的高端品质。

  胡承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研院院长、教授、博导):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依靠缓慢积累的系统工程,要把这项工程搞好,最为关键的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渐渐培养起全面阅读的兴趣,增强每一个人的知识、文化和灵性的内力内功。学习是多方面的,阅读则是学习最为基础到工作。只有整个城市和人民都渐渐喜欢上阅读了,才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有文化、更有知识、更有智慧、更有灵性、更富创造力。建议在一般性号召民众增强阅读兴趣的同时,一是让媒体适当开辟一些阅读类的栏目;二是党政有关部门可采取一些鼓励民众阅读的举措,使阅读变成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变成杭州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范晓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学习型城市是以能动主体和社会组织为基础的共同体。建设学习型城市需要党和政府的强有力推动,从培育社会开始,逐渐形成国家、社会和个人为多元动力主体的整体性运行机制。发展社会力量,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利用其资源优势,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项目和教育培训项目,发挥助推器作用;孵化社会组织,加强在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黏连作用,促进两者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优化社会结构,壮大知识阶层队伍,发挥其对城市精神和文化的引领作用。

  李天琼(杭州电视台《钱塘论坛》主持人):推进杭州学习型城市创建,应该与时俱进地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作用。第一,力推公共文化服务走进乡村、走进新杭州人群体。要让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人们有效学习的空间。第二,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在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城市理念指导下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根据市民对学习内容和形式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法和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第三,在推动文化服务资源下移的同时,努力让新杭州人和农村居民渐渐养成走进高雅艺术殿堂的习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的效率,为满足普通市民提升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提供充足的条件。

  钱永祥(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教授):如何将学习型城市建设覆盖到中小企业是建设学习型城市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商会作为社团法人,吸收大量中小企业作为会员,在引导与组织中小企业学习环境建设方面存在先天优势。一些中小型企业成长的经验表明,企业学习机会的创造和学习环境的改善,与企业家参加了商会组织的学习沙龙、商会组织的学习内容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企业家对传统产业新发展机遇的把握,以及企业家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自觉等密切相关。因此,促进中小企业融入杭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企业家自愿组织的社会团体——商会来覆盖,引导企业家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小企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陶志伟(杭州市春蕾中学党支部书记):近年来,杭州实实在在地在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政府主导、市民参与”的“学习型城市杭州模式”成效不断显现,促进了杭州城市品格的提升。推进杭州学习型城市建设还可进一步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比如,将每年所举办的学习节活动中精彩的片段予以编辑整理,制成精致的微视频,然后通过微信、电视等进行播放,既可以对市民起到宣传、强化作用,也是杭州对外部展示、交流的极好举措。同时,讲堂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有利载体,应在现有人文大讲堂、文澜讲堂等公益讲座的基础上,精选讲座内容、精编讲座方案、精创讲座方式,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市民文化大讲堂。

  毛朝臣(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应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重视法律的作用。图书馆、博物馆等作为国家投入的公共文化设施,应平等地向每一个公民提供文化服务,应该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把它固定下来,制度化。同时,杭州拥有众多的大学校园,相关文化设施和资源也应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且要广为人知,大学课程也应鼓励社会人士申请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