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年会上的交流发言


深圳市教育局

来源: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5日

扎实推进全民学习,争创全球学习型城市

——深圳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

 

  深圳市现有10个区,常住人口1062.89万,其中非户籍人口752.42万,占70.8%。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500亿元,经济总量位列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四、全球城市前30位,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深圳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分别授予"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设计之都"、"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等美誉,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是"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

  深圳自2004年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以来,进行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第一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2012年深圳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学习型城市案例城市,《在学习中成长--深圳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被收入《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2013年深圳提出争创全球学习型城市目标,被推荐为中国"五个全球学习型城市案例城市"之一,在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以表彰深圳在全民阅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

  一、深圳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实施政府支持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积极政策

  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推动全民学习工作高度重视和支持。1994年,市人大颁布了国内第一部关于成人教育的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2004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首次提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2006年7月,市委、市政府建立的"深圳市终身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将"指导和协调学习型城市建设"列为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职能。2010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终身教育,推动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建设"。同年,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2011年,《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高水平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2013年6月19日,市政府建立了由市长为总召集人,33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深圳市建设学习型城市联席会议制度"。

  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确保学习经费随着经济发展逐年稳步增加。仅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由2001年的57.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66亿元,其中2013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285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居国内前列,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

  (二)政府统筹,各部门各区协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近十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推出了了一系列有关全民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文件或举措。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我市建立社区学院的方案》、《关于利用我市职业和成人教育学校资源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圳市创建全球学习型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连续十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已评估验收69个市级学习型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关于印发深圳市技能振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展"百万技工大比武"等活动,对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者给予财政补贴。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劳务工素质教育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的意见》;开展了"新职工、新市民、大培训、大提升"百万职工大培训活动。市妇联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2006年深圳成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市,先后表彰的学习型家庭达5689户、市文明家庭756户、市书香家庭120多户。

  各区联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精彩纷呈。如宝安区委区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决定》,2008年2月同全国其他34个县区一起成为第一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福田区每年从财政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社区教育,是第二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南山区坚持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办学主体,社区文化中心为平台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成为首批广东省教育强区、第二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龙岗区和宝安区政府开展体制创新,分别设立集职业教育培训与社区教育职能于一体的管理部门---龙岗区职业训练中心、宝安区职业能力开发局,完善和理顺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三)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全民学习模式

  多年来,深圳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全民学习模式,市委宣传部、教育、人保、文体、民政、工、青、妇等部门,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品牌。

  "深圳读书月"已举办14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举办10届、"深圳关爱行动"举办了11届,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举办9届、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举办12届、深圳客家文化节举办8届。"七彩年华·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季"(2006年开始每年7-9月)、"深圳图书漂流"(2006年至今)已深入人心。深圳已形成了从"设计之都"(2008年命名)、"钢琴之城"(2003年提出)到"图书馆之城"(2003年启动)和"动漫基地"(2006年创建)等文化品牌。

  如,"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自2005年6月推出以来,以"鉴赏·品位"为主题,以"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先后邀请800多位名家学者举办840多场讲座,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文化创新奖",被评为"广东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联系点"。2003年深圳启动"图书馆之城"创建活动,建立了市、区、街、社区四级633座公共图书馆,还设立200台自主研发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2865万册,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文献藏量不低于2册的目标。2005年,深圳与全国9个省市一起,成为第一批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城市。至今我市已连续十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连续九年获得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城市称号。

  (四)多元办学,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完善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国民教育体系是深圳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核心内容。截至2013年底,深圳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997所,全市各类全日制学校毕业生36.75万人,招生数48.14万人,在校生164.13万人。2013年全市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2.53万人次,录取2.18万人次,录取率86%;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16.45万人次,取得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证书的9256人。

  面向在职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劳动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是深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大特色。全市审批的各类培训机构共有1100多家,年培训量200多万人次,其中,成人教育培训机构432家,年培训总量近89.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90家,年培训量近70万人次,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400多家,年培训量近60多万人次。我市对市直有关部门所属的10多家培训机构进行改制,组建大型国有独资教育培训办学实体--深圳市深投教育有限公司,年培训10万多人次,2008年获评"中国十大教育集团"。

  社区教育在建立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不可替代的角色,我市各区、各街道逐步完善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推进,分级管理"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各行各业支持、社区自主发展、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格局。全市建立华为、平安等市级培训学院22所,区级社区学院5所,街道一级社区学院38所,并在近600个社区中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和完善"一个社区一所社区学校"教育网络,社区教育课程超过200个种类。

  (五)整合资源,为市民搭建六大学习平台

  我市着力满足市民学习需求,努力提供各种学习服务平台,切实保障市民学习的权利。一是构建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主阵地的系列网络平台。深圳互联网普及率全国最高,达到76.8%,这一普及率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深圳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已建成终端站点近4000个,已培训党员干部80余万人次,"百课下基层"听众超过50万人。"深圳市民终身学习网"、"深圳在线"、"深圳市考试网"、"腾讯网"、"深圳手机报"等也已成为市民学习的有效平台。二是构建以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主阵地的"虚拟大学园"和"大学城"平台。1999年创办的"虚拟大学园",是我国第一个集成国内外院校资源、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创新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是国家有关部委、省市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聚集了包括佐治亚理工学院等57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加盟,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8.3万人,其中:培养博士1585名,硕士3.7万名,本科生4.2万名,订单培训5.6万名。深圳113家研发机构与成员院校博士后流动站共建"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工作站平台",进站博士后123名。深圳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共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和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办学和科研单位进驻,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8313人,其中博士1103人、硕士7010人、本科200人,已累计培养2.03万人,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高水平科研、高新科技信息和高层次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构建以全市各职业院校为主阵地的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其中,2008年3月,由市政府投资近1亿元建设的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建成。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行业和广大技术工人提供技能训练和继续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中心已经累计为13.5万人次的技能人才提供了各类公共服务,全市超过80%以上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成长是通过高训中心平台实现的。四是构建以全市各社会培训机构教学资源为主阵地的专业能力与择业能力选修平台。五是构建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以社区教育为主阵地的公民素质教育平台。六是构建以电视大学为主阵地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和服务平台。2010年10月,"深圳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指导中心"正式运作。

  (六)形成合力,加强和保障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资源整合与供给

  深圳是一个非户籍常住人口占70%以上的年轻移民城市。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力求为每一位来深人员提供平等学习机会。通过新市民养成教育,使外来劳务工从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劳动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成长为产业工人。2008年推出首届新生代产业工人骨干培养发展计划--"圆梦计划",为经济困难的在深优秀农民工免费提供大中专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学位。从2008年到2013年,这项由团市委牵头的项目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为4000多名优秀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圆了大学梦。通过在工业区建立青工书屋和劳务工图书馆,24小时开放,方便劳务工看书、学习,提升素养。今年1月,"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在龙岗区开展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工作。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重点普及在职劳动者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开展在职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大力推动全民素养教育。试点计划招收1.5万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职教育,招收4000人接受大专学历教育,4000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财政安排8000多万元用于试点工作以及给予学习者学费、学历、培训补贴。试点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市予以推广。

  二、落实七部委《意见》的主要思路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深圳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理想的学习型城市目标相比,深圳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还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今年8月11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方向和要求。我们将按照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和《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的要求,结合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前海战略平台"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七部委的《意见》,统筹谋划,加快步伐,全力打造高水平的"学习型城市"。

  (一)加大顶层设计力度

  计划将1994年市人大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修订为《深圳经济特区终身教育促进条例》,通过人大立法,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法律保障。尽快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制定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

  (二)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进一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力争创建率达20%以上。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城市建设先进区"等创建评估。

  (三)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作为新市民培训的重点计划,总结完善试点工作经验,尽快在全市全面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四)积极推进组建深圳开放大学

  在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深圳开放大学,为推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提供各类教育服务。

  (五)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加大预算内财政经费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管理办法,教育费附加按一定比例列支用于学习型城市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捐助。

  (六)加大宣传力度

  继续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品牌,使其成为我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宣传表彰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积极宣传终身学习理念,营造有利于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