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慈溪观海卫:创编特色教材 传承“卫城文化”


慈溪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 杜燕平

来源: 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5日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与转型,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已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党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地域文化是本区域传统的血脉,是社区民众的精神家园。在新一轮竞争中,文化将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正值“十三五”开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已刻不容缓。

  慈溪市观海卫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有着1200多年的建镇史和600多年的建卫史,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其得名于秦皇观海典故中的“卫名观海,海之大观在卫也,昔始皇东巡,刻石会稽,留师勾贸,观海于其地也,因名焉”一说,后因戚继光等在此屯兵抗倭而闻名于世,成为当时沿海“四大名卫”之一。青瓷文化、围垦文化和移民文化在这里交融并蓄,历来是慈溪市东部地区重要文化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自然景观。特别是积淀了六百余年的“卫城文化”,造就了观海卫人百折不饶、开拓进取、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支撑了观海卫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生生不息的源泉。这一切都为社区教育孕育了丰盈的人文内涵,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

  观海卫社区教育适时提出“卫文化”品牌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卫文化”内涵,大力传承和弘扬“卫文化”,同时赋予其现代社区教育的理念。一方面,面对历史,保护和传承“观海卫”三字的历史文脉;另一方面,面对现实,面向未来,以社区教育的新思路传承卫文化,通过建构独具特色的、新的观海卫文化品格,积极推进社区群众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用不可替代、无以复制的特色文化树立鲜明的卫城形象,让卫城文化的韵味恒久绵长,这是对时代发展最好的注解。

  在 “卫文化”独有的社区精神的影响下,社区教育学院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发掘观海卫卫文化的文本资源,以卫文化历史积淀为依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编印了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蕴涵卫城文化精神的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尽力满足民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阅读《嘉靖观海卫志》《东南名城观海卫》等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史实,收集卫文化文献资料;深入实地察看,拍照存档,形成一定的文字资料;走访民间,社会调查,收集口耳相传的有关卫文化的坊间史料、故事、传说。多管齐下,群策群力,自2010年以来,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陆续整理编印出了《观海卫与抗倭》《观海卫老话故事》《观海卫民间故事》等社区教育特色教材。

  至今已编印特色教材13种,累计发放1.5万册。教材在社区群众中推广,强化居民对卫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对外来民众的吸引力。借助这一平台,唤醒居民的文化自觉,培植乡土文化自豪感,引领观海卫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有序和创新发展,打造好“观山观水观海卫”这块金字招牌。这些读本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的的传承保护,不单纯是面向过去的挖掘、整理、学习,更是面向未来的积极文化建构。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在被现代文明吞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是濒临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优秀的非遗一定会消失殆尽,地方戏曲依然有他的粉丝拥趸,公园广场仍然可以奏响地方古乐,各种手艺绝活儿依然有人继承坚守……新的时代下,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必要。

  2015年开始,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将创编特色教材的工作重心转向大力弘扬、传承观海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保护非遗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区居民的“根性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观海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中包括越窑烧制技艺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红铜炉制作工艺1项省级非遗,承古轩古乐1项宁波市非遗,都神行会、宁波走书、民间剪纸等7项慈溪市非遗。

  对非遗的保护,应从其文化空间入手进行整体性保护,不仅要保护遗产本身,还要保护其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空间,观海卫社区委员会设立非遗工作室、培养传承人、艺术节非遗项目现场展示等对文化遗产进行“就地保护”,这样有助于文化在其植根的“土壤”里“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同时,深入整理和研究,编辑非遗书本。近日,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结合社区教育的实践,出版了由承古轩古乐、红铜炉制作、宁波走书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成册的特色教材《观海卫非遗名录》。

  这本今年4月刚刚出刊的《观海卫非遗名录》,就是对非遗传承最好的生动实践。因为保护根性文化并非是把它们束之高阁,而是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绿色文化走进我们的心灵,让非遗活在当下,让非遗成为激活传统和繁荣文化的重要索引。非遗通过社区读本得以物化,物化出不同特征的、活态的文化记忆,于是民众的精神便有了依附。

  “卫文化”是慈溪观海卫这一方水土养育的民众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徽记,群体通过他们来凝聚人心,个体又通过这种文化来寻找自身的族群认同和自我认知。编印以卫文化为内核的社区教育特色教材,不失为一种重构并延续卫文化的良好方法,让卫文化成为滋养观海卫居民的心灵清泉。《观海卫与抗倭》《观海卫老话故事》《观海卫非遗名录》等这一些特色教材编辑成书的背后,凝聚着这些年来观海卫人为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所付出的心血。

  涵养文化环境,让“卫文化”活在当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携手共进,共促观海卫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学习型乡镇的和谐建设。

201655255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