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不做“熊大人”让家庭教育真正彰显温情

作者:桃蹊   来源: 东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2日

   在熊孩子大行其道的当今,有这样一条新闻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讲的是一位妈妈带着看起来十岁左右的男孩上了成都地铁2号线,中途有位带着宝宝的女性上车,十岁男孩忙起来给阿姨让座,后来妈妈说自己好累好想休息,男孩就过来接下妈妈的包自己背上,还把手放在栏杆上为妈妈垫着。场面很温馨,照片被网友放到网上,网友都称自己被暖到了。

  父母对于孩子行为的反馈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下一次行为。2015年一位山西网友“艾窝”在“帮你寻TA”微信平台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艾窝在大连游玩的公交车上听到一名女子训斥自己的儿子“别找我,看见你就心烦,没座别找我”,原来是坐在老弱病残专座的男孩给一个老太太让了坐,让座之后的孩子去找妈妈面对的不是夸奖,而是指责的“狂风暴雨”,孩子默默不语。可想而知,这个孩子下次遇见这样的情况即使会让座也会“深思熟虑”了。

  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就和父母在一起,进入学校,认识老师,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父母关于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养成的言传身教,而在现在的家庭结构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加一个孩子,或者是再加一个二胎,父母的日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之巨大。因此,为人父母者必须其身正,承担为人父母的重任,当好孩子的言行榜样,重视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是教育的机会,而这种日常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应涉及社交礼貌、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公交交通上为老弱病残让座就是实际生活中最实际的例子。

  父母对于孩子的日常教育重要,适当的夸奖、赞赏的态度和批评也必不可少。孩子都是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有着不确定性和不健全的认知体系,因而父母对于孩子行为的定性很重要,让孩子明确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势在必行。

  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父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