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自己

作者:贾丕锐   来源: 乌海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6日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有一个首相和囚犯分别向人们提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是关于分苹果的。

  囚犯说,小时候有一次,妈妈买了很多苹果,在这些苹果中,有一个个儿特别大,颜色特别红的苹果,他跟他的兄弟都争着要这个大苹果。他的妈妈很生气,说:“你们怎么能这么自私呢?都想要大的,应该把这个大的留给别人才对呀!这样才是好孩子!”男孩听完,马上改口道:“妈妈,我要这个最小的,这个大的给弟弟们吧!”这个女人听了很感动,把男孩搂在怀里,并把这个最大的苹果奖给了他,因为他才是好孩子。囚犯回忆说,我撒了谎,却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以后我学会了用各种欺骗的手段去取得想要的东西。

  首相的故事开始也是一样的,也是分苹果,不同的是,当孩子们都争着要那个最大的苹果时,他妈妈将这个苹果举在手里,说:“这个苹果最大也最好吃,你们都想要,这个很好,但苹果只有一个,只能给一个人!这样吧,花园里长了很多杂草,我把草地分成几份,你们每个人一块,谁先把杂草拔完,谁就可以得到这个苹果!”结果,首相最先拔完,他理所当然地得到了这个苹果。从那个时候,他就明白,想要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劳动。因此他一直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丝毫懈怠,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两点:夫妻恩爱和理解孩子。

  一、夫妻恩爱,用爱影响孩子

  《小猪佩奇》又名《粉红猪小妹》,英文名《Peppa a Pig 》,是一部英国动画片。每集仅五分钟,讲述的是小猪佩奇一家的日常生活。国内引进了前四季,共156集。有人这样评价这部动画片:《小猪佩奇》提供了一种最让人认同的家庭生活。父母很相爱。《小猪佩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的互动为我们展示了父母的相爱对孩子的重要性。猪妈妈的生日,猪爸爸给猪妈妈放假一天,和孩子一起为妈妈准备生日惊喜,又是准备早餐,又是做蛋糕,折腾了一天,最后猪爸爸送给妈妈的礼物是两个人的单独约会。看着爸爸妈妈穿戴一新去赴浪漫的约会,孩子心里也会埋下一颗种子,这对他们未来自己建立的家庭提供了一个模仿的范本,核心就是父母的互相尊重和彼此相爱。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爱妈妈,会给他们最大的感全感。温和的猪妈妈不仅对宝宝们和颜悦色,对自己有点懒、爱犯傻、爱逞强的老公也从不批评指责,而总是用一种非常温柔的态度来对待他。有一天周末,猪爸爸想什么都不做,就坐在院子里看报纸,猪妈妈说花园里“乱七八糟的”,爸爸警惕的问:“这句话什么意思?”猪妈妈笑着告诉他该割草了,但犯懒的猪爸爸说喜欢这种原始的感觉,没有动。猪妈妈什么也没说,就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直到佩奇的球滚进草丛找不到了,猪爸爸才真的要去割草。试问猪妈妈的这份耐心和好脾气,有几位妈妈能做到?估计很多妈妈早就咆哮了。到了猪爸爸的生日这天,猪妈妈和孩子给爸爸送上了一双靴子和一个自制的大泥坑,猪爸爸像孩子一样开心。幸福的婚姻有一个“孩子定律”:

  猪爸爸和猪妈妈从来不避讳在孩子面前表达爱。有一次,猪妈妈被困蓝莓灌木丛,猪爸爸化身“王子”救出了“公主”猪妈妈,他们在孩子面前甜蜜的一吻。在孩子面前展现父母的相爱,恰恰是教给他们学习如何去爱的最好方式。除了上面这几点,《小猪佩奇》里,佩奇幸福的童年还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地方。

  二、理解孩子,在行动中教育孩子

  湖南卫视一档名为《一年级》的节目中,陈道明先生受邀指导一批学生,教他们如何真实的表演。在看到陈道明老师精彩无比的现场指导后,形体老师刘芸激动地对他说:“我上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像您这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啊?”陈道明回答道:“好演员不是教出来的,表演也不是教出来的,表演永远是带的!”“什么叫带?”陈道明站在刘芸前,低头靠近问道。接着突然猛不丁地在她耳边打了一个很大声的响指,刘芸吓了一跳。陈道明对她说:“产生真实的体验,包括生理反应,这就叫带。”他接着说:”想体会扇耳光后的愤怒吧,我‘啪’先扇你一个。扇完以后你记住了,情绪记忆记住了。我再扇你的时候,你不用演了。“陈道明在这次精彩绝伦的“扇耳光”表演教学示范里,告诉了学生一个源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基本原则,就是:共情。所谓共情,又叫同情心,就是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表演中,只有深入体会角色的真实情感,与角色共情,才能做出真实感人的演出。其实,共情不仅是表演的第一原则,也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则。

  为什么呢?因为,教育的关键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共情。教育者必须与被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产生共情,教育者才能真正了解被教育者的理智情感意志状态,才能明白教育内容的基本规律,以便采取最好的教育方法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共情才能产生共同兴趣

  上述节目,抛开其娱乐性不谈,观察下背后的道理:如果陈道明先生没有对表演本身有持久浓厚的兴趣,他就不可能有兴趣、更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演技来'带'其他演员。这就是共同兴趣。正如一位叫大申爸的父亲说过的:

  老少两代都感兴趣的,做起来才不累,没有负担。这种事情,做个十年八载都没问题。曲意逢迎孩子的事情,是不可能长久持续的。

  曲意逢迎为何注定失败?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男性很讨厌逛街,多年都不会陪配偶逛一次。好不容易另一半邀请同行,即使啥都不干,只需陪走,逛一会也都会兴趣索然,心里一边结束倒计时,一边叫苦不迭。相反,两个嗜好一致的姐妹相约,看着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瞳孔放大,盈盈秋水发出愉快的亮光;沐浴着商场里的灯光,温暖过冬日的阳光;看着柜台的导购,仿佛许久不见的亲人。一路的交谈欢笑,却永远走不够,永远提不累。逛街对她们来说,就是一次彻底的狂欢。反观亲子教育,科目繁多,内容复杂;从出生甚至怀孕胎教开始,每天都要进行,要持续到孩子成年。与逛街比,难度要高18层楼以上。因此,两代若没有共同兴趣,亲子教育就几乎成为了“不可能任务”。当然,如果您非常不差钱,每个科目都能请大师辅导,就不在此列。而要培养孩子的自学兴趣,最理想的方式,是先培养家长的自学兴趣,再和孩子一起共学。

  梁启超:教育要单讲兴趣!家庭教育里,家长自己先培养兴趣,实在是最划算、最高效和亲子双方都最少受罪的家庭教育之法。

  共情才能教育人性化。

  先谈伙食人性化。但凡伙食如猪食的,都是由于领导单独开餐。如果饭堂伙食不错,肯定是因为领导和普通员工一起吃。领导因为没有和员工共情,没有同情心,不和普通员工一起吃,所以就导致伙食变差,结果员工积极性变低。与伙食人性化一样,教育人性化的前提也是共情。家长不要总是站在外围,拍脑门决定孩子应该学什么和应该如何学?而是要亲身体验,至少去浅尝辄止,这样才能有基本的认知和判断。就好比每天做的饭菜味道都不自己试试,即使味如猪食,也要规定每餐应该吃几碗。有人把每次学习新的知识当做发现大千世界美妙的一次契机,而有的人却把它当做一个即将受苦的任务。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学校的应试定量的一套照搬到家里,而是利用每一个契机,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也许能强迫孩子每天练一页字,但也许就这样毁掉了孩子终生对书法的兴趣。或许你的孩子有潜力未来成为一个书法家呢!反之,如果家长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调整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动力和需求,就好像领导没有关心普通员工伙食的动力和需求一样。因此,共情的基本方法就是家长亲自尝试。要想找到符合人性的教育方式,家长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掌握学习内容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基本生理心理反应,才能,确定符合人性的教育任务安排、引导方法和资源供给。不亲自尝试,就掌握不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永远是外行,外行永远没有动力去“带”内行,外行人永远也“带”不出内行。虽人与人之间有差距,成人与孩子之间又有不同,但还是具备基本一致的人性特质。各伟大文明的共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情原理,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也是人类道德的一个公理。就如同厨师要品尝一小口自己炒的菜,即使达不到理想状态,不能一起持续共学,家长至少要对少部分内容和学习方式亲自尝试下,哪怕是浅尝辄止。只有家长自己亲自尝试了,才能有点趣味,才能变得人性,才能像陈道明一样,积累基本的情绪反应,再“带”一下孩子,带到教育的理想境界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