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当孩子受到伤害时

作者:胡萍 杨帆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2日

  美国电影《信任》讲述的是孩子受到性侵害的故事。14岁的安妮在网上认识了“16岁的男孩查理”,随后约会见面却发现查理其实是个40岁的男人。查理引诱安妮与他发生了性关系,但安妮并不认为这个男人伤害了她,她相信查理爱她,直到安妮无意中听到真相,才知道自己受骗……

  最后,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安妮的父母终于明白,虽然自己无法控制孩子遇到的事情,但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后做出正确的行为。

  经历挫折获得成长

  在他人的评价中建构起来的自我认同,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核心之一。14岁的安妮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非常希望得到同伴和父母的认同与接纳,然而一直没有从同伴和父母那里获得这样的心理满足,内心一直受挫。而查理却让安妮感觉到了被理解、被关怀、被接纳、被支持,所以安妮坚定地认为查理是爱她的。

  安妮被同伴嘲笑不够性感,后来爱上查理并与之发生性关系,被迫协助警察调查查理;知道查理的真相后,发现父亲偷看她的手机;父亲在学校的运动比赛中对同学家长大打出手,导致她被性侵的事件扩大化,痛苦地想到自杀……这些经历,都让安妮陷入成长的阵痛中。

  同学的举报让安妮陷入接二连三的痛苦中,对警方的调查她一开始是比较抗拒的,对心理医生的帮助也一直是抗拒的,心理医生的帮助只能让她感到愤怒。直到警方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安妮才幡然醒悟,她主动找心理医生倾诉,勇敢地面对事实的真相,这时安妮的心理修复才真正开始。安妮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后来父亲的道歉让安妮重新找回了真正的自己,也重新建立起了对他人、社会和父亲的信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就像遇到必须付出心力去跨越的一道道坎儿。这时只要成人支持、帮助孩子跨越这道坎儿,孩子就得到了成长,心理力量就增加了一分。在这个意义上,挫折是孩子成长的财富。

  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值得做父母的去对照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一个场景:富家女瑟琳娜邀请安妮参加自己的聚会,瑟琳娜对安妮的不屑,让安妮感觉到自己不被别人接纳和欣赏,觉得沮丧。回到家里,安妮很想和父亲沟通这个话题,想寻找父亲对她的支持和认可,但父亲却忙于处理工作,与安妮对话时心不在焉,并没有真正听懂安妮想表达什么,这让安妮感到父亲并不理解自己,非常失望。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满心欢喜地跟你分享他今天遇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你是否忙于做饭、忙于看手机、忙于看电视,根本没有专心听孩子的倾诉,或者以为嘴里答应着“嗯,哦,好的”就是在和孩子沟通?父母的敷衍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小时候糊弄他,就不要奇怪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你说什么他都不听,而且什么都不跟你说了。

  第二个场景:安妮买了一个胸罩,妈妈让她退掉,理由是不需要用这种肤浅的方式去取悦男生。妈妈说的话虽然没有错,却不理解安妮进入青春期后对自己身体认同感的需求,不理解安妮的内心深处多么希望从别人口中听到对自己身体的赞美和喜爱。妈妈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希望安妮精神高贵,而不是以肤浅的性感去博得他人的喜欢。查理对安妮身体毫不吝啬的赞美,是安妮渴望已久而当下迫切需要的,像一剂麻醉药让安妮大脑混乱。如果妈妈能够意识到安妮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接纳、支持的心理需求,事情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当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装扮时,你是否也会说:你穿这样的奇装异服,只会让别人嘲笑。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喜欢在牛仔裤上剪个洞、穿裤子要露着脚踝、上衣要那么短、发型要怪怪的……父母的排斥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接纳,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家庭之外寻找认同。

  和孩子并肩作战

  为了保护女儿不再受到性侵伤害,防止女儿继续和性侵者联络,安妮的父亲忍不住偷看她的手机,结果被安妮发现。争吵中父亲又问起安妮被性侵的细节,言语中透露着对安妮当时行为的不理解、不接受、不甘心。安妮咆哮着让父亲离开她的房间,父女关系陷入僵局。

  有权利知道孩子的一切,是很多父母的思维惯性。因此会以爱孩子、帮助孩子的名义一遍遍地询问孩子被性侵的详细过程,甚至提出自己的质疑,懊恼孩子为什么当时不采取其他方法保护自己。安妮父亲的盘问和担心,把被性侵的责任推给安妮,只不过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痛苦,却让安妮感到一种被怀疑的屈辱,感到极度不被信任、被嫌弃。

  一旦孩子被伤害,父母切忌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衡量孩子的对错、去判断是非,甚至对孩子责备、嘲弄、羞辱、贬低,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愚蠢,活该受害。最好的教育不是和孩子形成对立面,而是跳入孩子的战壕,和孩子并肩作战。

  成长中的挫折和伤害难以避免,父母能做的,就是避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避免让孩子因为一次伤害就永远怀疑他人,避免让挫折和伤害破坏孩子未来的安全和幸福。

  (作者:胡萍 杨帆,单位:善解童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