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新家风追求“利在天下”

作者:孙云晓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1日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稳定的道德风貌。大量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难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没有和谐的亲子关系难以培育良好的家风。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培育行胜于言、民主施教、主动性与自制力相结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家风。

  从陪伴孩子开始,培育行胜于言的新家风。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但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儿童擅长于观察性学习,甚至是研究大人的专家。在孩子观察学习的所有示范者中,父母和老师作为“重要他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父母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爱。比如陪伴孩子要放下手机,要投入身心付出真情。有些父母以工作忙为理由放弃陪伴孩子,是最严重的失职行为,也是放弃自己成长机会的巨大遗憾。父母工作再繁忙也要尽力克服困难,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观察到父母的爱心与责任感,就有了最好的偶像和榜样。长期耳濡目染下,孩子也会像父母那样尽自己的责任,自觉完成自己的职责,主动孝敬长辈关心他人。所以,父母将爱付诸行动,并且持之以恒,是培育新家风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坚实的基础。

  尊重儿童的权利,培育民主施教的新家风。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值得借鉴,但《弟子规》中“号泣随,挞无怨”“不关己,莫闲管”等封建糟粕就不利于现代儿童的发展。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保障现代儿童健康成长的法律,也应该成为培育家风的基石。

  但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尽管九成以上的父母赞同“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而认真学习过有关儿童保护法律的不足一成。现实中各种伤害儿童的事件接连发生,侵犯儿童权利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儿童四个基本权利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参与权。对与自身发展相关的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事宜儿童并未享有发表意见并视其成熟度参与决策的权利。比如中国儿童中心的调查显示,在五年级小学生“择校”的事情上,父母决定的占53%,孩子决定的只占3%。

  尊重儿童权利,履行父母的主体责任,是父母的法律义务,也是确立家风的基本原则。民主施教家风能促进两代人共同成长,也能构建起现代社会最为和谐的代际关系。

  以健全人格为目标,培育既有主动性又有自制力的新家风。

  极端严苛或极端放任的家庭教育可能培养出极端化的悲剧人物,应该倡导平衡和谐的教育。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认为,对孩子理解、尊重又严格要求的民主权威型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北师大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20年跟踪研究200多名孩子,发现主动性与自制力犹如两颗种子,越是饱满和发达,孩子的人格越健康,人生越幸福。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既民主又权威,既有规则有底线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孩子的探索与创新,这正是培育家风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比如要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更要引导孩子正确积极地使用网络,就需要将主动性与自制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抓住10岁之前这个将主动性与自制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的最有效时期。

  培养主动性,就是鼓励支持孩子积极参与各种各样有益的活动,在体验和尝试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更加自信地发展。人有主动性,是因为有了美好的理想和喜欢的目标,才愿意克制自己的某些欲望或冲动。主动性可以为自制力开辟道路、提供动力,也需要自制力来保驾护航,二者相辅相成。在这方面,父亲的教育至为关键,因为父亲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和责任感。

  《颜氏家训》中提出“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这一严慈兼施的教育思想与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权威民主型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

  提升家训和家风的格局,培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家风。

  是否倡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家风和传统家风的重大区别。江南钱家千年兴盛、人才辈出,与钱家从先祖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流传至今的《钱氏家训》关系深远。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依据,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其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开阔格局,是培育新时代新家风不可忽视的方向与原则之一。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