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爸爸是孩子的保护圈

作者:贾琼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3日

  儿子5岁时曾说:“妈妈是我的爱心圈,爸爸是我的保护圈。”我们听后,十分震撼,又倍感欣慰。

  孩子充满童真的话语,恰如其分地表明父爱与母爱在孩子生命历程中的不可或缺。然而,现实生活中,养育孩子的任务常常只被视为是母亲的事情。“丧偶式育儿”和“透明爸爸”现象大量存在。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大卫·博普罗博士是父职教育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他指出:“父亲绝对不只是家庭中的另一个成年人,父亲的参与带给孩子的正面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如何成为孩子的保护圈,年轻的爸爸们请注意这四点。

  首先,摒弃旧观念,接受新理念,亲力亲为地参与孩子的成长。

  来到美国后,我观察到很多父亲都把陪伴孩子成长当成乐此不疲的美差。孩子是婴儿时,爸爸是自豪的奶爸,喂奶喂水换尿布都是行家里手。孩子稍大,爸爸变成了运动场上的教练,训练一队刚会走路的小运动员。孩子再大一些,爸爸又变成了童子军的监护人,与孩子一起开展野外生存和探险。

  然而,由于受“女主内男主外” 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父亲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是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在他们眼里,只有事业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而把养育孩子的事情统统都交给了妈妈。

  希望年轻的爸爸们从内心摒弃旧观念,接受新理念。事业可以重新开始,工作可以重新寻找,但孩子的成长不可逆。世上任何角色都可以替代,唯有父母的角色无法替代。

  其次,爱妻子就是爱孩子。

  妈妈的情绪越稳定,家庭关系就越稳定,孩子也就越幸福。感受到爱的妈妈更容易成为一位好妈妈,与妻子感情融洽的爸爸通常更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因而孩子在心理和情感方面更健康。

  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带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让孩子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生活在缺少爱、纷争不断的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消极、不思进取、脾气暴躁、没有责任心等问题。

  因此,爱孩子应从爱妻子开始,爱妻子就是爱孩子的表现,也是爸爸开始觉醒的表现。

  再其次,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陪伴,是让孩子体会关爱与安全的最直接手段,也是最好的教育。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智商和逆商都更高。

  高质量的陪伴不单单是和孩子在一起,而是要以孩子为中心,体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感知孩子的情感需求,掌握孩子注意力的节律,了解孩子成长的节奏等。

  一对一独处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建立,爸爸可以设置和孩子固定的单独活动计划。比如每天的定时阅读,每周的游泳、下棋或看电影等,安排好就不要随意改变。

  爸爸可以保留和孩子之间的小秘密,和孩子一起做一个不让妈妈知道的项目,给妈妈呈现一个惊喜。这样的密谋计划会让父子感情迅速升温,就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那样。

  爸爸可以和孩子及小伙伴们一起游戏,鼓励孩子邀请小伙伴,并为他们服务。爸爸对孩子小伙伴的接纳会让孩子十分感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巩固。

  爸爸可以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区公益活动,既可培养孩子的志愿者精神,还可增进亲子感情。

  有些陪伴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比如一边玩手机一边陪伴孩子,爸爸的关注力丝毫不在孩子那里,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陪伴孩子游戏时,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是否益智,而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选择有暴力倾向和刺激的游戏;随机性陪伴,没有任何计划,人和孩子在一起,却心不在焉,应付差事;不愿学习育儿常识,不懂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弄得孩子不开心,结果背离了陪伴的初衷,反而有损亲子关系。

  最后,爸爸的爱要让孩子知道。

  相对于西方人的直白与奔放,东方人普遍比较内敛与含蓄。东方男性往往不擅长表达爱,或者说是不愿意表达爱。而爱是需要表达的,需要让孩子听得到、看得见。爸爸要学会对孩子表达爱,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用心陪伴和引领自己的孩子长大。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愿世上的孩子都能享受妈妈的爱心圈和爸爸的保护圈。

  (作者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