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父母关注与孩子需要错位 家校合作困难

来源: 界面新闻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2日

  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有温暖的家”居首位,人数比例远高于“有钱”、“有社会地位”和“有权力”。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召开发布会,共同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这项调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样本包括18万余名学生和3万余名班主任。

  孩子最渴望“有温暖的家”

  调查报告显示,孩子将家庭作为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39.3%的四年级学生与49.4%的八年级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的均为“有温暖的家”。同时,“父母”居四、八年级学生最崇敬榜样的第一位。四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人数比例依次为25.8%、22.5%和14.2%;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人数比例依次为29.1%、14.6%和12.1%。

  报告称,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更加看重家庭,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重要性。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与家长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但实际上家庭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变得更加重要。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即孩子在12岁前能否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感情,对其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至关重要,而只有‘温暖的家’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告诉界面新闻,尽管父母是学生榜样的第一位,但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一般来说,无论父母是否愿意或者在意,都是在为孩子做榜样,因为儿童的天性是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判断与选择会发生变化。

  “这足可见家庭、父母在中小学生心中的地位。应结合这次家庭教育国家报告反映出的家庭教育问题,推进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专业化指导,给孩子健康成长营造温暖的环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父母的关注与孩子的需要错位

  孩子既然最渴望有“温暖的家”,最需要亲密的亲子依恋,这些都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质条件,却为什么会出现亲子冲突甚至深深的代沟?孙云晓指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关注与孩子的需要错位。

  调查报告中,学生和班主任都认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学习。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方面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其人数比例高于对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的关注。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5.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对自己的成绩期望至少是“班里中等”,仅3.8%的四年级学生和4.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成绩的期望是“考多少名都可以”。同时,四年级、八年级班主任认为家长最关注学生的方面是考试成绩,远高于对爱好或特长发展、心理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注。

  然而,八年级学生最希望父母关注的三个方面实际上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和身体健康。其中,四年级男生更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人身安全,女生则更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八年级男生更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女生则更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家长学业期待依旧普遍偏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基本没有改变。过高的期望必然引起高负荷、高强度和学习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必然会给家长自身带来焦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认为,“评价家长学业期待的关键指标是期待的适度性,即期待是否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过高期待和过低期待(甚至没有期待)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则撰文表示,“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的途径,更要以促进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儿童在学校生活中遭遇了哪些成长的困扰,身体和心灵有哪些呼唤,本应该成为家校合作和沟通的重要议题,但是却不被家长和教师所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报告显示,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与关注度成正比,有三成四年级学生、近五成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较少卷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家长学业卷入是教育卷入的一种,主要是指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投入情况,在家庭或学校中做出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的多种行为。

  根据调查,大多数家长把学业卷入的重点放在作业上,小学阶段重点关注监督检查,初中阶段关注督促提醒。“学业卷入应该是全方位的、适度的,家长要学会关注细节、积极反馈,学会鼓励、树立自信,给予孩子真正的支持和帮助。”洪明称。

  家校合作困难

  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但调查结果显示,95.6% 的四年级班主任和97.4% 的八年级班主任报告与家长沟通遇到困难。这表明目前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调查结果,四、八年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遇到的困难排名前三位的均为“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和“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且人数比例均超过五成。

  其中,74.1%的四年级班主任和74.2%的八年级班主任报告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困难是“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58.8%的四年级班主任和60.8%的八年级班主任报告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困难是“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52.1%的四年级班主任和55.3%的八年级班主任报告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困难是“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共育,家长和教师就要共同承担责任,不仅对教育结果担责,还要在教育活动尚未开始的时候就承担责任。”康丽颖指出,目前家校共育指导服务亟待完善,如果家长只重生养而不重教育,对自己承担的教育责任置之不顾,孩子在人格、行为习惯等方面必然会存在着大量问题,这些问题再到学校去矫正,将使学校不堪重负,遭遇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