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临沂市民大讲堂谈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找到一生志趣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3日

   家长的品质和格局成就孩子的品质和格局。10月29日的临沂市民大讲堂上,心灵导师夏建国将家庭教育这个老话题,从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运用现实案例,讲得深入浅出,新颖独到。他的观点是家长要成为孩子心灵的同伴,最优秀的家长是引导孩子找到一生的志趣。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健康?这些我们天天接触的名词,在夏建国老师那里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解释。“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心灵、道德、环境、社会、家庭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夏建国说,人的生命过程,一切事物的高峰低谷,健康与疾病、成功与失败,都完全按照自然规律和因果定律来运行。如果能够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并践行,就遵循了道德,就可以运化自如,实现生命真正的健康和意义。

  “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夏建国认为,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教育,目的都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在遗传或复制父母的特征。父母与其抱怨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不如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在成长中缺失了哪些。“家长一定要做孩子心灵的同伴。”

  “作为家长,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最优秀的家长就是引导孩子找到一生的志趣,这个志趣包含学识和道德,涵盖人格、格局、修养、健康、性格等诸多方面。”夏建国说,这个志趣有了,孩子一生的路也便定了、稳了,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本期市民大讲堂由临沂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临沂大学、鲁南商报、市图书馆共同主办。作为一项公益活动,讲座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可提前拨打8727632、8966179报名和咨询,也可在当天直接去现场。

  【观点点击】

  教育不是培养一批批高考生 而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天天谈教育,那么教育到底是什么,是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考生吗?显然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在市民大讲堂,夏建国导师首先给家长们纠正了对教育的理解。

  Education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3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学习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还是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抑或说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看来,从教育最初的本质来看,并非以上这些,而是为了leading out,让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不惜举家搬迁去择校,宁可花掉每月工资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学得少。而孩子内心的声音湮没在没完没了的学业里,对照教育本来的涵义,偏差太大。

  在夏建国导师看来,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塑之处,都有他的兴趣所在,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真的没必要千篇一律,扼杀个性。真正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家长应该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发展方向,来唤醒他、引导他,帮助他成为他自己,找到他想要的幸福。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而是健全的人格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上辅导班,成绩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大讲堂上,夏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黄侃是南京一名特级教师,在她的培养下,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爱好广泛。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学生,却在异国留学时期,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打击对作为母亲、又为人师的黄侃来说,痛彻心扉,又陷入了深度思考。“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要求成绩第一,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家长们千万不要以成绩为重,一定要以德为基,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新任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坦言自己最关心的是孩子们的心身健康。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没有统一的答案,夏老师给出了几点简单的建议,首先要让孩子树立客观向上的心态;其次要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还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良好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