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折射家庭教育难题家委会成传话筒

作者:杨洁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5日

   自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力主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以来,关于家委会的争议一直存在。目前一些学校的家委会却被诟病为“收钱会”、“联谊会”,甚至出现了学校、家长互推主要教育责任的情况,与原本“家校合一”的初衷渐行渐远。相关人士指出,家委会名存实亡的现状,更多折射出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

  家委会变味成“会计保姆会”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组建“家委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新生入学,总有一个环节是选举家委会成员。尽管对家委会本身有着极高的期待,但就目前来一直饱受质疑。

  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家委会要向家长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准备采取的重要举措,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学校及时反映家长的意愿,听取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家长对家委会颇有微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职责并不清晰。

  据了解,家委会主任人选是家长们推选出来的,这个人必须有号召力,同时也懂得平衡家委会成员的关系,因为家委会是一个很严密的组织,必须具备纪律性和觉悟性。因此,有家委会制定了严格的章程,如校级家委会职责包括促进学校与社区、家庭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班级家委会的工作则是反映广大家长要求,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心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时的评价与反馈等。

  但也有受访家长表示,好的家委会有很多,但“变了味”的也有。有家长反映,有的家委会成立后,就像一些小区的业委会一样,就是个摆设,混到学生毕业就自动解散了。有的家委会是“好好先生”,学校有什么事都赞同,甚至是学校不太好出面收的费,都由家委会出面来搞定。“这就要求家长要有一定的资源,且热心班级事务,最重要的是有空闲时间服务班级,这就等于给家长增加了重担一样。”

  据了解,大部分家长一开始都会关注家委会,但慢慢地就发现,学校不会参与家委会的事,一般情况下,遇到比如饭堂涨价、组织校级活动等,都会先通知家委会开会,让家委会征集所有家长意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一位家委会的委员家长坦言,每年都有几个关键节点需要家委会去筹备,教师节、元旦、中秋、国庆、假期旅行,此外还有偶尔的大型班级活动,每到这些时候,家委会的事情就特别多。比如,学校要搞元旦表演,家委会就要想好自己班上的表演节目,还要借服装、买道具等。有的时候连打扫场地都要家委会亲力亲为,毕竟很多家长会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有时碰上一两个家长来帮忙,事后家委会主任还得在班群里不停道谢。

  “老实说,当家委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做事,它不是一个荣誉摆设,确实是一个需要身心付出的岗位,但就目前来看,家委会的作用就是会计保姆会。”上述家长向笔者感慨道。

  家长委员孩子压力大

  事实上,就学校和老师层面来看,家长的文化层次与对孩子对学校的关注度是呈正比的,所以他们更青睐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来当家委。

  一位当了六年家委的家长坦言,不少家长都是怀着跟老师、校长套近乎的心理来当这个家委。而这确实能给不少家委带来一些便利,比如老师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家委会,如果遇到一些学生的选拔活动时,一般由家委会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级里,有时甚至名额都在家委会里“消化”了。

  但与此同时,主动承担家委任务的家长,都对孩子学习有很高的期望。“这就等于变相地给孩子施压。”一位家委透露,不少家委会主

  任的孩子都是尖子生,除了真才实学,还有部分家委会主任给孩子请两名家教一对一进行辅导,以此达到“带头示范”作用。“说到底,家委会主任的孩子在家长群里也是受人关注的群体,受家长面子工程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家庭教育问题,试想,如果孩子顽劣,学习成绩差,家长又怎么有精力再管理家委会?”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表示,父母焦虑的本质是变迁的问题,虽然有焦虑,但社会也在发展,给孩子生长创造了新的机会。如果孩子越来越多地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个真正开始反思社会的人,他们就真正开始了解放思想之旅。“换句话说,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反思自我,下一代才有希望。下一代有希望,他们做父母的时候,就不会像我们当年那样匮乏而产生亟待补偿的心理,所以那时候我们孩子的解放就真正到来了。”

  折射家庭教育难题

  尽管家委会备受争议,但大部分家长表示,家委会还是有比没有好,家委会绝对不会只是摆设,只是所起作用大小各个学校并不一样。

  事实上,面对家委会的问题,学校老师也同样苦恼。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及家庭学系教授黄廼毓在近期召开的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自己虽然是学教育的,从事教育工作,教了很多学生,经验也很多,可是当他回到家长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跟其他家长面临的窘境差不多。“因为当老师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上了很多课,可是这些课里面跟家长有关的非常稀少。我们调研发现,其实‘家校同心’最难的是同理心。老师基本上了解一些家庭是什么,家庭里有一些什么功能,也许双方同理心就会多一点。不是很多家长在当老师,但大部分老师却在当家长,家长这个角色对老师来讲还是兼顾的,老师还是要学习家庭教育,有这个装备以后,就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一起去看事情,避免一些矛盾。”

  业内人士表示,家委会是否能够起到作用,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转变观念,学校把家委会当作协助自己工作的帮手和可靠的监督者,出现问题及时与家长们沟通。家长也应提高民主和参与意识。

  “不仅是家长们有怨言,确实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将家委会视作传声筒,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它作为家庭教育普及推广的主力,没有真正调动家长的力量一起去推动,还把家长的力量视为一种对立的力量。”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从教育角色来看,老师和家长,应该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少了谁都会有不足之处。而家委会就是为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弥补而成立的。这也反映出改变原先碎片化的家庭教育格局更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