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三个注重”凝聚向善力量

作者:张葆   来源: 山西日报(太原)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6日

   “最美家庭”是家庭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树立“最美家庭”典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

  要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立法,构建覆盖全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明确父母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良好家风是民风、党风、国风的根基,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家庭建设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对践行好“三个注重”的重要指示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推进改革创新为契机,以加强家庭建设为切入点,发挥好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凝聚起千千万万个家庭同心共圆中国梦、同心塑造和展示山西美好形象的向善力量。

  以“最美家庭”为载体,让寻找最美、发现最美、弘扬最美成为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继续积极探索,广泛深入地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深刻揭示了家庭建设的核心要义,指明了家庭建设工作的方向。

  “最美家庭”是家庭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妇联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到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面向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到目前探索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家庭建设一直是妇联工作在全社会中有特色、受欢迎的品牌,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和举措,为提升家庭道德文明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应有作用。

  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是时代需求。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永远不会变。我们要采取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直接评议方式,常态化寻找社会公认的好典型,发现美、感悟美、学习美、弘扬美、创造美,诸如评选“好媳妇”“好妈妈”“好女儿”等。通过一句文明的家风感言、一组温馨的活动照片、一个凡人善举的真情故事,晒出家庭幸福、传承家风家训、讲好最美故事、展示文明风采、秀出发展梦想,激发广大妇女和家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从而扩大良好家风传播、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关系和睦,有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树立“最美家庭”典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通过寻找“最美家庭”,把几世同堂、孝亲爱老最美家庭,夫妻和睦、相携进步最美家庭,承续家风、严明家教最美家庭,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最美家庭,勤俭持家、注重环保最美家庭,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最美家庭等作为千万个家庭的典范,示范引领广大家庭崇德守法、向善向美,凝聚起广大家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正能量。

  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夯实培养人、塑造人的家庭教育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加强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我们要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立法,为家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家庭教育立法已成为顺应家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趋势,我省的家庭教育立法已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预备项目。要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及时回应广大家庭的呼声和关切,为家庭教育提供内容、方法、途径等多方面的指导服务。

  规范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要积极构建覆盖全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教”融合。拓展家庭教育网络和新媒体服务平台,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开展线上线下指导服务。加强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和讲师团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家庭教育社会组织。省妇联近日命名17个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和机构为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基地,依托各类家庭教育服务站点,为家庭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服务。

  明确父母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中国自古就有“子不教,父之过”“世有贤母,方有贤子”的说法,父母对孩子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父母自觉承担家庭教育的法律责任。要通过服务指导,引导父母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通过强化立德树人、以德兴国的家庭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家风建设为根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细落小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不仅是提升社会良性治理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和谐幸福要求的需要”。良好家风是民风、党风、国风的根基,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和基础。

  要立好家训、传好家规、扬好家风。家规、家训、家风是治家之经、做人标尺,是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家教、守家训、振家风的传统,每个家庭的家风不尽相同,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条向上、向善、向美、图强的主线贯穿其中,既有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团结统一的家国意识,还有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等。当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立好家训、传好家规、扬好家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培育出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弘扬山西特色的传统优秀文化。山西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和山西家风特质的德孝文化、廉政文化、诚信文化等,是时代精神不断创新的推动力,不仅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还承载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三晋儿女谱写出文明进步的华彩篇章。我们要汲取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要突出党员领导干部清廉家风建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风清正、家教严格,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而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已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的隐患,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反腐案件就因此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我们要持续推进党政机关清廉家风建设,通过签订廉政承诺书、讲家风故事、传家训格言、写家规书信等多种形式,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弘扬良好家风、“最美家庭”故事,倡导文明生活理念,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家国情怀,爱国敬业,崇德向善,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自觉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