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托起家庭教育 五方联动织造家教网络
在武侯区,家长学校不是虚拟的共同体,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有场地,有经费,有专职教师,更有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计划,甚至还有专门的刊物——《武侯家长》。据介绍,我国家长学校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兼职”性质,一般由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不仅服务范围局限于在校学生的家长,而且内容也大多拘泥于“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之类的问题。
2010年,武侯区在全国率先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后,这里不仅成为了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更是通过影响学生、家长,进而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桥头堡。武侯家长学校总校除了可为市民提供“订单式”的课程外,还经常组织专家、学者送教上门,到学校、到社区去开展教育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
武侯区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形成家庭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近年来,该区承办了全国、省、市的家庭教育活动近十次,吸引了14万余户家庭、40余万人参与,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开展亲子体验活动130余次,促进了父母亲教行动计划的开展;开展以“锻炼自我,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公民素养实践活动,如磨子桥小学分校的“亲子阅读”、锦里小学的“巧手节”等使家庭教育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化。
武侯区已逐渐形成了以武侯区家长学校总校为主体、以中小学(幼)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家庭教育实施体系,并完善了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机制,实现每所学校校级、年级、班级等三级家委会建设全覆盖,有效开展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有序开展。如今,武侯区不仅在中小学、幼儿园建起了222所家长学校,还在社区建起了87所家长学校,全域实现了“15分钟”家庭教育圈100%覆盖,成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10个“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之一,形成家庭教育“125+N”模式。据介绍,“125+N”模式中的“12”指即“一体两翼”(以家长学校总校为龙头,以学校、社区为两翼),“5”就是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团委、区文明办、区关工委“五方联动”,“N”则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武侯区的家庭教育到底有何秘密?我们不妨随机走进几所学校……
拓展家庭教育发展张力
校园在线:
磨子桥小学分校有一批已经超过100万字的《亲子接龙日记》——这一本本由家长轮流撰写的日记上,记录着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困惑、疑难和心得。这本日记还在继续,家长们一边为日记增添新的内容,一边阅读之前的内容,受到启发。这些家长们自己撰写的日记已被学校编辑成册,还发布在校园网上,方便家长查阅。据悉,磨子桥小学分校的不少家长遇到家庭教育的烦心事,都会先去《亲子接龙日记》上看一看,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磨子桥小学分校校长杨国兰说,家长们自己记录的日记,都是真实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有利于借鉴采纳,也很有贴近性。她介绍,该校还建立有网上家长学校,开辟“家校活动”“家教知识”“政策法规”等栏目,着力促进家校间“沟通、交流、理解、合作、提高”。在杨国兰的眼中,2007年磨子桥小学分校建校之初就成立“幸福家长学校”,集合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设“家校教育共同体”,是这所年轻学校迅速成长的法宝之一。
在武侯区,重视家庭教育的远不止磨子桥小学分校。这几乎成了该区学校的共识。比如,行知实验小学就针对学校进城务工就业随迁子女较多的实际,以构建“学习型家庭”的方式,指导家长为孩子建好“图书角”,建设“学习型家庭”,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评选“好家长”,推动家长们重视教育。
武侯实践:
近年来,武侯区不断加强家庭教育规划督导团队建设,通过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家庭教育中心组工作会议,规划、部署家庭教育工作,共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政策问题,并对区域内的家庭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他们还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等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为补充的家庭教育专兼职队约300人。各公办中小学共推荐派出50名优秀教师担任社区教育辅导员,负责社区活动和社区家长学校的业务指导工作,实现了“校居共建”深度融合。
目前,武侯区有艺术、保健、文艺、法律等30多支家庭教育志愿队伍1000多人,特别是500余人的“父母身教行动志愿者队伍”,分为45个小分队,向全区47所中小学、50余个社区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宣讲活动。据了解,该区还通过整合心理健康维护中心、特殊教育等专业资源,发挥专家、社区教育辅导员和家长委员会作用,建立家庭教育“120”工作室,2016年以“坐诊”“送诊”方式及时解答本区家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287个。
形成家庭教育文化生态
校园在线:
学前教育中,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成都市第二十二幼儿园(简称“22幼”)在常规沟通的基础上,利用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QQ群、班级微信群、“两会一团”(家委会、伙委会、家长义工团)微信群等与家长互动,不仅便捷,而且效果十分明显,比如,22幼的老师们通过QQ群、微信上传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照片,甚至短视频,让家长直观了解孩子在园状态,深受家长欢迎,老师们还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
22幼还非常重视“培训”家长:除举办“妈妈沙龙”组织妈妈们分享交流育儿经外,还重视幼儿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强化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22幼,家委会参与幼儿园及班级常规管理,“伙委会”参与食堂管理,监督幼儿饮食卫生和营养;“家长义工团”则积极协助幼儿园举办活动,将家长资源与幼儿园社会化大游戏园本课程充分融合。
成都市第十幼儿园(简称“10幼”)也十分重视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邀请家长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并通过“家长故事团”“ 亲子共读一本书”等活动,营造阅读氛围、提升幼儿阅读习惯,进而影响家长,使阅读习惯能在家庭中得以进一步延伸,促使不少家庭养成了每天与孩子交流、陪伴的习惯,许多家长也从关注孩子识字、算数,逐渐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发展。
武侯实践:
武侯区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和核心价值的文化导向,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育人价值取向上一致,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尽力避免家庭在学生成长中重智轻德,重个体轻团队、重学业轻生活实践等。聚焦学生发展中的关健能力和必备品格,依托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共向。如川大附中聚焦学生成长核心问题,组织家长共同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讨活动,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主线,强化家风和校风互助共生,形成学校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共鸣。
在学校及家庭教育中,武侯区坚持“品格生成、智慧生长、文明生活”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并向家庭生活各方面进行延伸,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路径上形成共振。如川大附小的72行实践活动,家长广泛并持续参与,共同体验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意义。武侯区家长教育总校还依托新媒体,建成家长交流QQ群,打造微信家长行动团,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居民参与,同时将创办的《武侯家长》和《家校报》等辅导刊物内容,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进行推送。截至目前,已免费发行22期、33万册辅导刊物,受益家庭2万余户,阅读受众达50余万人次,特别是出版的《让课堂沸腾》校本教材,影响10万余户家庭。
创生家庭教育课程形态
校园在线:
在我市的新兴名校——棕北中学,一支由70多名家长组成的“家长导师团”,常年活跃在校园内,以学校“特聘导师”的身份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各类讲座,把科学研究、生活技能、健康成长等知识和智慧带给学生们。据了解,他们中有中科院成都分院的科学家,有省音乐家协会的会员,有高级工程师,也有普通劳动者,但都愿意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出力。
棕北中学校长丁世明介绍,“家长导师团”是以家长的特长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激发孩子兴趣,提升孩子素养,带给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基本目标组建而成的,利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力量促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棕北中学始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家庭、社区为依托,以开展家长学校为载体”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探索家校育人途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丁世明说:“家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专西路小学也十分重视家校合作,举办“家长讲堂”,邀请有特长的家长为学生授课。该校还在家长中挖掘优质教育资源,设立“家长公益讲堂”,让家长们相互分享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案例。据了解,该校各班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都有“家长进课堂”,由家长为孩子们介绍社会百科。
武侯实践:
武侯区注重引入社会组织为家庭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全区80多个社区家长学校,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创办了“四点半学校”“阳光学堂”“蒲公英圆梦”“向日葵成长”“社团活动”等项目,每年提供专业化、项目化、个性化的服务3.1万人次。该区还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借助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创客空间等阵地,为不同年龄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4100多次,帮助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000余次,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500余次,逐步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武侯区根据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初步构建形成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四个学段的家庭教育课程。近两年来,家长学校共开发“家长如何应对幼小衔接”“好父母的角色成长”“学生青春期身心变化及家庭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良好的教育”等60余门课程,形成课程菜单供各家长学校选择。据了解,该区还积极引导学校因校制宜,逐渐构建学校分年级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家庭教育目录清单,进而构建了区域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如龙江路小学“四段五会”课程建构,促进了家庭教育力量在关键节点上的力量提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老师,让家长和家庭中的优秀资源成为更多家庭和孩子成长的资源,“父母大讲堂”个性课程应需而生,并纳入了社区学院学员的必修课,受益家长3万多名,提高了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龙江路小学分校的家长“百家讲坛”受到家长和师生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如今,武侯区已优化形成“百堂精品家教”特色课程,在全区8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80多个社区创新推进“百堂精品家教”送教600余次,服务家长15万余人,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百堂精品家教”也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2016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