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广东:推进家庭教育 清远路在何方?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0日

  前期,国家多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清远市家庭教育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伟表示,该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给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承托及发展的平台。清远下一步应建立培养专业讲师团,拓展家庭教育网络平台,把家教工作深入到校园,社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首届“全国优秀书香之家”获得者、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李代权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孩子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习惯,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展,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父母要实施理性的家庭教育,要学会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尴尬 电子产品渐成孩子新玩伴

  早上7时多,和父母租住在清新黄坑一间民房内的小学生小娟像往常一样,起床梳洗完毕后,就拿着3元钱出门上学。在去学校的路上,她会用这3元买早餐吃。小娟自己常常都是这样解决自己的早餐问题,“其实我很想吃上妈妈为我做的早餐,但是爸妈要做工,太忙了。”

  家住在新城小市的赵刚(化名)是土生土长的清远人,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清远某行政单位的工作,妻子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两人收入还不错,在市区有一套房子。在外人看来,这是幸福的一家。但他坦言由于工作忙,自己在陪孩子方面做得很不够。

  “就吃饭的时候能碰到一起吧,儿子长那么大了,其实他心里到底想些什么,我们当爸妈的一点也不清楚。”赵刚说,他们两夫妻上班实在太忙了,很少顾及儿子,儿子自小就习惯了。久而久之也对父母不怎么依赖,也不会主动跟父母交流,这让他们夫妇苦恼不已。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无论是在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中,父母往往因为生计奔波或是工作繁忙,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受访的家长大部分坦言没有为孩子亲手做过早餐。有的说平时自己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有的说孩子不爱吃家里的早餐,情愿到外面吃;还有的家长天天担心儿子在网吧结交上不良青年,但又不知该怎么办。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育理念也在悄然变化。当父母不惜花重金,甚至利用节假双休,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时,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经把他们推出去很远很远。他们在乎的不是父母在他们身上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花费了多少精力,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父母的一点点关心和陪伴。

  更令人担忧的是,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替代了家长管理孩子陪伴孩子的新工具,一方面,手机软件丰富多彩,吸引低龄儿童在手机上看动画片、玩游戏等;另一方面,孩子不听话,家长以剥夺电子产品使用权进行“处罚”,方便快捷有效的管理,缺乏亲情,令人担忧。

  探析 富裕了物质贫穷了心理

  近年来,幼儿、少儿培训热火朝天,家长们将孩子送往一个个的培训班,期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过,这看似努力的背后,却正是因为家庭教育自身的不足。

  由于家庭教育自身不足,也导致校园欺凌现象频发。教育专家指出,校园欺凌现象之所以不断发生,有几方面原因,主要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有些家长告诉孩子不能吃亏,要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甚至有的家长还到学校给孩子出气,最终引发校园暴力事件,并不是每个受过挫折的孩子都一定会使用暴力,因为教育和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父母用拳头教会孩子们用暴力解决问题。

  教育缺失,富裕了物质,贫穷了心理。溺爱式教育,助长“骄”“娇”二气。尤其是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养成了很多孩子骄纵、自私、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和习惯,性格脆弱,社交能力和承受能力很差。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只重学习不管道德、亲情缺失等也是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清远心理学会会长、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张万英认为,在教育孩子时需注意“最”文化情结和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是盲目培养孩子特长,家长的“最”文化情结容易要求孩子表现最好,追求最好的潜意识会强迫孩子学多种特长,这样反而使孩子失去多样性发展的可能,造成“孩子苦、家长累”的尴尬局面;二是把学习成绩好当成子女表现的指针,而极少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三是拔苗助长式的成人化教育,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

  聚焦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你认为最需要的是什么?清远新闻网针对小学生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得票最多的不是游玩,或者美食,而是陪伴。令人惊讶的是,有超过八成的孩子认为自己得到父母的陪伴不够。家长们也认识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有七成爸爸认为自己对孩子的陪伴不够。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城市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扔给”家里的老人;农村家庭中,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

  针对这些现象,清远早已在探索。去年5月,经市民政局审批,清远市家庭教育工作者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成立以来,活动不断,通过举行“漂亮妈妈·爱烘焙”公益活动、“中秋乐融融·社创爱心烘焙”公益活动、“清远首场反家暴”理论研讨会等,掀起了浓厚的重视家庭教育氛围,目前该协会已有会员近200余人;

  2016年9月份,英德十三个单位牵头创建公益性“英德市家庭教育促进会”。该促进会将在英德市试点社区成立社区亲情驿站,在社区亲情驿站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举行亲子互动游戏、家庭运动会、家庭智力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吸引广大家庭参与,也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捧。

  首届“全国优秀书香之家”获得者、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李代权认为,每一个优秀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适宜其健康成长的家庭,有人说当今学校处理的很多棘手的学生问题,大都是在纠正孩子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

  孩子进入学校,带有很多家庭教育的痕迹。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孩子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习惯,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所以,我非常赞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观点: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如何走出培养误区?张万英认为,一是要重视亲子沟通,回归亲情,建立起“以爱为核心,以倾听为纽带,以交流为主线”的新型家庭关系;二是以表扬赏识教育为主,家长要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习惯,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三是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民主型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蔼,乐于和孩子交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气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育人环境。

  突围 形成合力打造大家庭教育格局

  2016年2月,清远市清新区某小学发生五年级学生杀害六年级学生的悲剧,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讨论。

  前期,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清远市家庭教育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伟表示,目前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存在的不足?:一是目前缺乏明确的上级分管部门,希望尽快成立负责管理家庭教育工作的政府部门;二是协会缺乏工作开展资金,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重视与支持。

  李洪伟认为,这个五年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给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承托及发展的平台。清远市家庭教育工作者协会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积极开展清远的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培养专业讲师团,拓展家庭教育网络平台,把家教工作深入到校园,社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李代权认为,《规划》的印发意义深远,有了家庭教育的规划,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随着每一个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孩子的成长会更加阳光。当务之急是让《规划》深入人心,提高认识,引起重视;认真研究家庭教育规律;重在落实,不要流于形式。

  业内人士指出,孩子监护人自发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需求,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社会组织是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还需要放到社会中去解决。通过政府的主导来进行资源整合,那么这些社会力量将会在关爱留守儿童过程中发挥大作用。”

  人物访谈

  实施理性的家庭教育

  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对话首届“全国优秀书香之家”获得者、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李代权

  记者:当前社会家庭教育工作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李代权: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处于本能状态,感性教育占据主导。广大家长家庭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家庭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孩子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但一定要有好的道德品质,要有责任心,要有生存能力,要能堂堂正正地做人。

  我以为,一对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要具备这样的正常心理。而且,父母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认识和心理,他们的孩子才有可能成名成家。当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总是用感性代替理性,再优秀的子女也会败在这父母的手中。

  记者:请举例说明?

  李代权:我有一位学生,他的母亲是另一所中学的高三英语把关教师,他的英语成绩很不理想,我用关切的语气教育他:“你英语成绩这么低,怎么对得起你教英语的妈妈呢?”他说:“那没办法,我妈妈教别人英语和教我英语的态度不同。每次问她问题她总是不耐烦。我从初一下学期就开始讨厌英语。”

  很显然,这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与他母亲的教育情绪化是分不开的。家庭教育情绪化,与家长的学历无关,与其认识、随意放大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及情绪控制力相关。

  记者:你家庭是首届“全国优秀书香之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何经验?

  李代权:我教育小孩也出现过不少过失。小孩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我有时鞭策过多,唠叨啰唆;小孩测试成绩下滑的时候,我曾经在脸上露出过明显的不满……看起来这都是些小过失,但一些家庭正是因为这些小过失太多,积郁成疾。好在我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我每每因不够冷静出现过失过后都能反思自责,并快速把自己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保证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习生活习惯,我更看重后者,因为我相信,孩子只要品质好、习惯好,学业成绩肯定不会差。

  记者:每个家庭都非常关注高考,对此你怎么看?

  李代权:面对家长关注度最高的高考,我始终保持比较好的心态:孩子只要尽心努力,考得怎样都不责怪孩子。

  比如我儿子高考时没有考上他理想中的学校,儿子有些沮丧,我鼓励他:“高考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要读清华、北大、浙大,不是还有研究生吗?”而今,我儿子已念大四,由于品学兼优,他得到了保送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的资格,实现了他高考没有实现的愿望。

  记者:从2011年7月开始你在清远本地媒体开设了“慧心父母”专栏,这些文章抓住一些有代表性的话题,引起广大家长的思考和共鸣。

  李代权:我认为,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就要用智慧和方法去化解孩子成长路上的孤独和惆怅,让快乐和幸福永远伴随他一路前行,这是我和妻子陪伴儿子成长的认识和感受。

  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健康的教育观念和温和性情所营造出来的和谐氛围,能够保护孩子的良知和尊严,能够培育孩子在社会立足的斗志,它更是一个家庭的一笔无形资产。”

  父母要实施理性的家庭教育,要学会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当孩子因不会协调关系与伙伴发生矛盾的时候,当孩子一个人在家玩电脑时间过长的时候,当你见到某个可以触动小孩的情景的时候……如此之类的情况,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契机。

  还有,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要善于启动孩子的自疗功能,理性看待孩子的缺点。比如小孩学习成绩有所退步不是父母愿意看到的,但这很正常,父母面对这些情况,承认它是正常的,才会冷静地思考,才会理性地对待,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