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作家李春利:亲子共成长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

作者:张贵勇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3日

  1月22日下午,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新书品读会在北京外研书店举行。发布会以“爱要多少度”为主题,该书作者李春利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将现代家庭教育中围绕“爱”的诸多问题逐一讨论、剖析,试图为当下千千万万被爱所困的父母提供一些参照。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会上也发表了对该书及当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的看法。他表示,所有的教育都需要条件,但爱是必要条件。有的父母目标太明确,对孩子的爱变成了无形的压力和枷锁,最终束缚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用孩子喜爱的方式、孩子能接受的度去爱孩子,尊重孩子性格和想法。其实,东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不是截然分开的,西方家庭也讲究以爱对待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身体发育以及知识获取、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值得我们借鉴。而《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通过中西方教育观的碰撞,对我国家庭如何科学育儿无疑有深刻的启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以自身经历为例,阐述了她对理想家庭教育的理解。她表示,孩子从小就跟自己小别离,一别就是十多年。孩子一直接受着西方教育,直到从哈佛大学毕业。如果再碰到这样的选择,她不会和孩子分开。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只有相伴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生长路径,但父母是否投入,用什么方法投入,决定着孩子的身心发展。说到底,用心、用爱、用对未来的责任和担当,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最可能获得成果的方法。

  “虽然孩子有时也会跟我顶嘴,但她给我的反馈给了我从来没有过的动力,让我变得特别强大。”李春利说,正是与孩子的沟通,与孩子的朝夕相伴,她才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写了这本书,并推出了自己的电影。父母和孩子敞开心扉,相互教育,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状态,才是最适宜的教育温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也是父母自我蜕变的过程,使父母不会迷失自我,发现教育的真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