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持证上岗”背后:家庭教育亟须“补牢”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责任重大。
有媒体报道称,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存在严重偏差,只有不到1/4的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科学。
更有甚者,“父母不小心导致孩子死亡”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近日,由于父母疏忽,两个孩子在天津大悦城商场坠落,当场死亡,让人震惊的同时也不禁深深反思。
今年全国两会上,委员提议的《家长教育法》又将家庭教育推上热门话题榜。
父母失责也受罚
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近1000万个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其中重伤及残疾者超过100万,死亡儿童达10万,平均每天死亡270余名。在这些伤害事件中,很多事件的发生都与监护人的疏忽失职有关系。
记者在走访时也发现,父母疏于管教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宋家庄地铁附近的某火锅店内,有些孩子在各餐桌之间奔跑打闹,而火锅店内服务生来来往往,手里多端着盛满汤料的锅或盘子。即使没有碰到服务人员,但如果孩子在嬉戏时撞到其他顾客的餐桌,滚烫的底料喷溅出来导致烫伤又该怎么办?
记者访问了其中一位孩子的家长,该家长表示,自己刚才在与同桌的朋友说话,不是刚才服务员提醒的话,压根儿没有注意两个孩子跑去玩儿了。该名家长也表示,自己这样的行为欠妥,自己以后会注意,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万一孩子真的发生意外就后悔莫及了。
此外,在地铁站,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上下楼梯或乘坐电梯时,很多父母只是自顾自地走在前面,让孩子跟在后面,有的父母还能做到时不时回头照看一下孩子,有的干脆只低头玩儿手机,根本不看孩子是否跟上自己的步伐。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闫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家长带孩子外出,在公共场所出现意外,家长也是要承担责任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必须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否则将会被相关法律追责。美国纽约州就规定,由父母或监护人疏忽而造成儿童意外伤害,属于“潜在危害儿童利益罪”,如由此引发死亡则可能被控“过失杀人罪”。
由于父母的原因,儿童无人看管坠楼受伤,被困车中脱水死亡,与父母同睡却被被子捂鼻窒息而死。血淋淋的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不仅仅只是由于父母的疏忽,有的时候还可能是缺乏对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
退休在家帮着照看外孙的陈阿姨告诉记者,有的时候忘记关门,小外孙子偷偷走出门差点跑出小区,现在想想都后怕。陈阿姨还告诉记者,以前带自己的子女时,很少注意细节,做错了就上手打,可是现在,时代变了,培养孩子的观念也在变。小孙子越来越大了,有的时候不止自己犯愁,女儿女婿也犯愁,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孩子,生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留下心理阴影。
《家长教育法》引热议
现在,很多90后陆续为人父母,但似乎有些年轻父母还没有成功接受“家长”这一角色。
西南医科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剑曾指出,中国现在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小孩上面缺少科学性,他们可能会在网上去查询一些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介绍,用这些方法教育自己小孩。“这种方法缺少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而对于这样一种亲子教育的盲目性,也就会导致教育当中出现诸多问题。”刘剑表示。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建议制定《家长教育法》:政府出经费构建培训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大专院校开设家长教育专业;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等。他在提案中表示,“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要变得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
孩子读小学六年级的李女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现在不止年轻父母,有些上了年纪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根本不注意方式方法,往往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伤害。开展相关培训十分有必要,这样大家通过学习,可以规避一些不当方式,但有时仅靠自觉去接受培训是不够的,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如果真的能够出台相关法律,实施效果会更好一些。
深圳乐思行正面管教负责人钟燕曾明确提出,过去的家庭教育都把家长当成教育的主体,但真正的家庭相处应该创造多种形式的体验和实践,来增加父母或者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中的角色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习在家庭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家庭规则等。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有部分城市、学校已在试点开展相关探索。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曾建议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化建设,推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
据了解,2015年,杭州一小学打破惯例,为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展了上岗培训,分必修、选修课程两种。每个课程有对应分数。8个月后,拿到500分的父母可获《家长上岗证》;拿到700分的父母当选“好家长”;而获得800分的则是“模范家长”,并且会被聘为学校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
此前也有报道称,广东中山正在试点建“家长持证上岗”制度。在4个镇区试行家长培训登记制度,并且还以学分规范了学习内容,鼓励家长“持证上岗”。
不过,刚刚生完孩子的时小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教育是项浩大的工程,仅仅凭几次教育就把各项价值观已经成型的成年人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就算在培训时,有些家长听着觉得有道理,但是真正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时候,培训师学到的东西就抛之脑后了。而且强制培训还可能会引发家长反感,沦为形式。即使真的颁布了,也无法保证每一位家长都能合格,这些不合格的家长就只能等到合格再要孩子吗?所以现在立法条件还不成熟。
闫创也表示,现在我国不是立法少,而是法太多,关键是培养人们的观念,养成科学合理的监护抚养习惯,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有独立人格和思想。
指引家庭教育方向
闫创表示,虽然《家长教育法》目前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地。但是里面提到的一些内容倒是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思路。
为推进家庭教育,全国妇联、教育部对已有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行为》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
孕妇康小姐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不确定《家长教育法》最后是否实施,但里面提及的一些内容很有意义。比如相关部门规划学习培训内容,并开设一些可以选修的大学教育课程等。听一听专业的老师怎样讲,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辛苦摸索教育方法了。
此前,河南省妇联和郑州大学共同成立了“河南母亲学院”,开设了一些培训课程,培训已婚女性如何做母亲。
钟燕认为,通过专业力量引导父母去思考其在家庭中的角色、责任有没有问题,而不是让他们思考自己是否会教育。家庭教育该做些什么?应该是个更科学的方式方法。“家长持证上岗”这个方向是对的,至少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年轻人了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非常有必要。”
以中山市为例,据了解,中山市有一项名叫“雁阵飞”的家庭互助组织培育计划,该计划成为中山市创新家庭教育的一项探索,其主要是为了搭建一个培育家长领袖,搭建家长抱团学习的平台。“我们希望引领家长从家内走向家外,孩子从独养转变为群养,家长由个体学习发展为共同成长。”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会长王晓君说。
闫创认为,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展开了相关培训。此外,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培训家长,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孩子交往沟通,帮助孩子成长。
康小姐表示,所谓让家长“持证上岗”,无非是让广大家长努力去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正确教育方式。毕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影响。就目前而言,她真的很希望多开展一些家长讲座。
深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王鉴说,比如福田、罗湖、南山等区开设了常规的家长学校或家长讲座,组建专家团队不定期给家长们上课;教科院与公益机构合作,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在学校开展“点菜式”家庭教育讲座和报告,并与家长沟通互动或开展个体辅导。此外深圳还成立了市级层面的深圳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该项工作纳入教研工作体系,以便更系统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