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家庭 家风 家训——对家庭文化教育提升的思考

来源: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7日

   当前,包括家庭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基因,已经凝聚于“中国梦”之中,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由于家庭教育本身具有社会性、全面性、早期性、感染性、长期性等叠加特点,加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冲击、信息时代到来、独生子女居多,特殊家庭产生,给家庭教育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然而,传统教育观念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凡此都使得当前家庭教育充满了理性和非理性、功利和现实的冲突与选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重视家庭文化教育建设,将家庭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优良家风的传承,对家庭关系维系、社会稳定、社会治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传承其蕴含的内在品行规范和伦理教化内容,对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具有巨大的精神助推力。

  目前,家庭规模普遍偏小,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种状况会得到一定改变。就家庭结构类型来看,两代同住的较多,三代同住的较少。父母共同、由母亲承担、由父亲承担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承担孩子教育任务各占三分之一,平分秋色。这说明,绝大多数孩子的教育任务是由父母双方或者父母一方承担。父母的价值观念、言行举止、教育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品质,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

  近几年来,很多年轻家长开始重新审视千百年来一直占据家庭教育主导的家风家训教育模式。很多家长不同程度地接触和了解到家训文化,这是好事儿,但当前家庭教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人们予以充分关注。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在家庭文化教育中,父母一方尤其父亲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看,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更有利于健康成长,可以受到更健全的教育。导致父教缺失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男外女内”的传统思想影响;二是男性家长的社会生存压力和从事外派工作等特点,使之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三是有些男性受自身家庭教育固有思想影响,觉得女性比自己更有优势,主动让位。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父教缺位都不利于孩子教育成长。

  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另一个情况是,只教不育,迎合社会应试教育的方式是家庭文化教育的突出问题。目前,“龙凤”之期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目标。过度关注孩子成才,使不少家长落入重生理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些家长不顾青少年成长规律,为考高分,给子女施加压力,造成青少年心理负担。纠其原因,固然应试教育体制难辞其咎,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竞争压力加大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都会影响家庭教育。社会道德风气严重影响家庭教育培育,主要表现在传统孝道衰落、亲子矛盾凸显、家庭观念弱化破坏了家风传承的纽带、大家庭成员分居异地影响家风传承、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等方面。优良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为每个家庭的行为规范和习惯约束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品行,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因此,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在社会道德问题凸显、价值观多元的背景下培育优良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子不教,父之过”的温良型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传承失去了存在空间。只有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予以认真思考,努力探究应对策略,家庭教育包括家德和家风在内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取得更好实效。

  在决策层面,要强化治理社会不良风气,出台相关政策,以保证家庭文化教育的正确引导。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宣传部门和社会媒介、新闻媒体必须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努力挖掘家风背后的故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气息、能够传播优秀家风文化的精品。

  在家庭层面,要引导转变教育文化观念,切实提升家庭文化教育效果。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家庭建设出现了新问题,家庭文化教育和现代家风的营造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不少家长的家教观念却未跟上时代变化。家长与孩子沟通少、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培养、重智轻德、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等仍然在家长中占有不少的比例。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往往导致教育行为的失当,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从受教育主体层面看,生活细节的熏陶是不容小觑的家庭文化教育方式。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人们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祖辈、师长、同学等,他们的言行更能获得孩子认同,言传身教、相互仿效更易于入耳入心,收到其它教育不能比拟的效果。

  同时,家庭、学校与社会要相互配合,共同打造优秀家庭文化教育平台,共同传播优秀家风文化。家庭文化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启蒙、品性养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因此,应该引导和帮助他们了解优秀家风文化蕴含的美德,在优秀家风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在社会层面,应坚持古为今用、承故拓新的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训文化,充分利用传统家训名篇和当地家风文化资源,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会教育达到同力。

  (作者简介:毕业于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目前为青岛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致力于传统文化、地方戏曲、城市文化方等面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