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对话家庭教育专家安淑芳 做个平和智慧的好妈妈

来源: 天津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2日

   孩子的成长就好比一棵大树,决定其生长关键的,是他所植根的土壤。要想解决各种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给孩子打好根基,让他植根的土壤变得肥沃。

  作为中国关工委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导师,安淑芳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指导过数千个家庭。本书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妈妈如何共情孩子,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如何塑造完美的家庭环境,如何处理和家人的育儿矛盾,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与责任感……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做个好妈妈,是你一生最大的成就!

  会爱才是真爱,而真爱是需要学习的

  新领军者:作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你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指导过上千个家庭。据你的观察和总结,中国家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其根本症结是什么?

  安淑芳:据我的经验来看,中国家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有了孩子之后,家庭重心发生转移以至没有把夫妻关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把孩子看得过重。第二,把教育孩子当成重心,但着眼点又不太正确。教育孩子的重点应放在孩子德行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中国父母更多看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中国父母还比较急于求成,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比较高,并没有顺应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第三,作为父母,其实对孩子了解得并不够,更多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认为孩子应该怎样、必须怎样,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值得尊重和平等对待的个体,所以才会出现亲子之间的冲突。

  新领军者:在书中你强调:“会爱才是真爱,而真爱是需要学习的。”你建议家长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使自己成为“智慧家长”?

  安淑芳:成为“智慧家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做家庭个案指导中,我们为家长提供过一个“42天的跟踪指导”,也可以叫“42天的陪伴成长”,我们希望家长在这42天里每天做自己的生活日记,即智慧滋长表,通过对自己当下生活的记录进行自检和反思,看到更深层的问题。先去学习做一个“事后诸葛亮”,这件事情虽然已经发生,我没有处理好,但经过反思让自己明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样处理会更好。

  生活中每个家庭一般都会有几个固有的矛盾点,42天中会有很多事情是重复出现的,当我们一遍一遍去记录这些类似的事情,加之不断反思,我们可以做到“事中诸葛亮”。再随着共情意识、沟通意识的提升,正确处理矛盾的方式在我们脑子里不断强化,终会让我们成为“事前诸葛亮”。智慧滋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要经历思考、模拟演练、不断矫正的过程,才能够把恰当的话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做智慧妈妈,先做智慧女人

  新领军者:你的新作名为《做个好妈妈是你一生最大的成就》,你认为职场女性要做个好妈妈需协调好哪几方面的事情?职场妈妈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安淑芳:我认为最要协调好的就是角色转换,无论你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角色,回到家你就是妈妈,所以职场中的一些角色习惯不要带回家里来。

  关于时间,如果重视对孩子的陪伴,你无论如何都是有时间的,而且陪伴孩子并不是一定要你长时间守在孩子身边,陪伴讲究的是质量。如果你在孩子身边,手里拿着的是手机,脑子里想的是工作,和孩子根本不同频,这样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真正高质量的陪伴,不是在你有时间的时候让孩子融入你制定的“游戏”,而是你走进孩子的生活,专注于陪伴孩子完成他制定的“游戏”。能做到每天甚至每周有一次固定时间段的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内心就是富足的。

  新领军者:虽然大家都明白“爸爸不能在子女教育中缺失”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爸爸往往因为一些原因在教育子女上不十分积极主动。这时妈妈应怎样面对和处理?

  安淑芳:确实有很多男性会固有地认为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是女人应做的。另外,男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往往要比女性压力更大一些,而且男性物种本身就更为渴望和享受在家以外的领域创造价值,这是男性女性在价值观上的不同。

  面对有这种固有思维和现实压力的爸爸,妈妈首先要弄清一点,即孩子跟妈妈的关系是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孩子跟爸爸的关系是孩子跟爸爸的关系。当我们想促进孩子与另一半的关系时,说:“你看爸爸多辛苦”“爸爸是爱你的”,这些话是苍白无力的,越说这种话越会导致孩子和另一半发生冲突。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关系自然发展呢,就是尽可能在爸爸空闲时,主动热情地邀请爸爸加入,创造一家三口共同参与的活动,让爸爸感受到加入进来的快乐,而不是一味在爸爸不陪孩子的时候责怪他。另外,哪怕爸爸只陪孩子玩了一小会儿,妈妈也要积极肯定地鼓励爸爸,告诉他你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有多温暖,孩子在爸爸的陪伴下有多开心,让他从中得到一种别样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价值感。当孩子问到一个你拿不准的问题,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问爸爸,借此来树立爸爸的形象,这时候爸爸是非常乐意参与的。所以妈妈要多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激发男人跟孩子沟通的愿望。

  新领军者:绝大多数中国家长,尤其是妈妈,都深感养育孩子的压力非常大。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教育环境的,也有来自家庭的。妈妈如何使自己内心变得强大以抵御如此大的压力?

  安淑芳:首先,社会压力是现实存在的。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焦虑。但每个人的心境却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不是说你一定会被这个社会所裹挟。

  其次,一些教育孩子的压力,我觉得更多是家长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我们往往习惯于将孩子跟他人去比较,殊不知这样横向比较时,焦虑和压力会更大。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有自己的特质,这个特质发挥在不同情景和事情上,有时是长板,有时是短板。我们可以做比较,但应该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现在跟过去比,这样才能让我们看到孩子自身的努力,看到孩子的进步或退步。

  第三,学会化解压力。夫妻二人既然组成了一个家庭,就要抱团取暖。当一个人压力大时,爱人其实是你最好的精神伙伴。作为女人,没必要把自己逼成女汉子,在独立和自爱的基础上,女人也要做得像个女人,要记得你还有另一半,他是你强有力的支撑,虽然你不能像根藤一样依赖对方而生存,但你也不要把对方“踩在脚下”,表现出“我根本就不需要你”的样子。太女汉子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往往在性格形成上也会有所偏差。

  教育孩子别忘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女孩养成女孩的样子,把男孩养成男孩的样子,把三岁孩子养成三岁孩子的样子,把七岁孩子养成七岁孩子的样子。所以做妈妈要有做妈妈的样子,做爸爸要有做爸爸的样子。

  新领军者:在不少家庭中老人帮忙带孩子,甚至是带孩子的主力。两代人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常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该怎样做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安淑芳:这在城市中确实很普遍。由于两代人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常常引起家庭矛盾。年轻人懂得一些新的育儿方式,往往试图改变老人的育儿方式。一旦我们想要改变他人时,矛盾就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要试图改变他人,更何况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但我们可以影响他人,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对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件事,首先要心存感激。一方面感激他们替你们分担了作为爸爸妈妈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来带孩子,孩子享受到了更多的爱。然后,你要明白,任何一个人带孩子都会带有这个人的痕迹。你接受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同时也要接纳老人带孩子产生的一些问题。

  当发生矛盾时,该怎样很好地处理?其实,你要明白,孩子长大后,必然会面临跟各色各样的人相处,在他的世界里,标准不是统一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也无需要求家人必须跟你一致。家里如果只有一种规则,孩子反倒不容易适应这个社会。孩子其实需要知道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处模式,这是孩子适应社会的一个必备能力。

  那如何跟老人沟通教育理念的差异呢?举个例子,老人常对孩子说:“你太小,这件事你做不了,奶奶帮你。”很多年轻妈妈认为奶奶这样做不好,应鼓励孩子多多尝试。但这时你不要当孩子面指责奶奶,而是可以向孩子重新解释奶奶的话:“奶奶这样说是担心你会出现……的情况,但我相信你是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你可以试试看。”这样的补充既让老人觉得你理解她的好意,也鼓励了孩子。即使奶奶说了什么话,让孩子也觉得不舒服时,我们可以私下里跟孩子说,引导孩子认清奶奶其实是一番好意,跟孩子商量奶奶再这样说时,我们该怎么做更好。我做个案指导时,在这个环节,有个孩子想出的办法是,微笑着对奶奶说:“谢谢你的建议。”这个方法孩子试过后,确实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另外,有一点要切记,夫妻之间,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另一个人天天唠叨自己妈妈的不好。所以,这点上千万要明智,否则家庭矛盾会升级。

  妈妈平和,是给孩子的一份大礼

  新领军者:网络上广泛传播着一种观点: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妈妈越平和,孩子越出色;最伟大的教育,竟然是妈妈的情绪平和。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不少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苦于控制不好情绪,能否给些建议?

  安淑芳:这是很多妈妈常问到的问题,我非常认同妈妈的情绪管控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妈妈的情绪平和,是给孩子的一份大礼。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如何看待一件事情决定着你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如果把孩子哭闹、发脾气看做是无理取闹,那你自然会生气,但如果把孩子发泄情绪看做是正常的、是孩子的权利,可能就不那么急躁和生气了。只有你慢慢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同时包容孩子的不足,努力爱他,这才是真爱。越是孩子身上出现一些令家长不愉悦的行为时,越是考验我们对孩子真爱的时刻。其次,我认为情绪不是靠控制的,如果是用忍耐、用压抑,不良情绪会一直积累,不断发酵,迟早还会爆发,而且会更严重,甚至于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学会情绪调节,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持情绪诚实,并不是妈妈就不能在孩子面前生气,你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妈妈现在很生气,我需要冷静一下,待会儿再来谈这个问题。”在保持情绪诚实的基础上,你要明确告诉孩子,“妈妈生气也好,难过也好,针对的是你的某一次行为,不是你这个人。虽然妈妈很爱你,但是你所做的这件事情让妈妈很不舒服。”这样既可以赢得孩子的尊重,又可以让孩子能够去思考他自己的行为是否要做调整。

  新领军者:情绪具有感染性、传递性。好妈妈该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

  安淑芳:第一,无论爸爸还是妈妈,都要有情绪调节的能力,甚至也可以把调节情绪的感受分享给孩子(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的话)。我们做情绪调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可以从中吸取到很多经验,同时,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调节情绪的办法。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但切记一定要跟孩子正向倾诉,所谓正向倾诉,不是带着情绪发泄给孩子,比如,妈妈今天心情很不好,你最好别惹我。而是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诚实地跟他倾诉你的苦恼,当你不带着情绪说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是愿意反过来安慰你的。

  第二,要养成一些好习惯,如跟家人说声“早上好,一天愉快”“晚安,做个好梦”等,可能刚开始你会觉得这样有点生硬、刻板,但如果能形成习惯,你就会收获很多微笑,每天的心情状态会好好的。

  第三,要学会用一点幽默感去调剂生活中的不愉快。平时一家人在一起也可以多开开玩笑,开怀大笑这种情绪会让人温暖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