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孩子为什么会粗心

作者:赵石屏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8日

  在我接触的中小学生咨询案例中,说到孩子粗心的不少,要么把加号看成除号,要么把“54”看成“45”,或者漏掉题目,或者一道题只做了前半截……家长想尽办法、奖惩并用,反复叮嘱孩子“细心!”“认真!”“不要看错题!”效果都不好。这一类粗心在作业、考试里反复出现,很难改,有的孩子甚至到了高中还有这种“粗心的毛病”,要么看错题,要么看漏题,或者数学题的竖式对了、横式却错了,或者难题不错、简单的题一定做错。即使在大学,也有监考老师反映,有的学生考试只看到题目的前半截就动笔,三道论述题只做了两道。

  的确,中小学生的粗心问题很普遍,几乎无人能做到不粗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家长要找到孩子粗心的生理(身体)因素、习惯、智力活动特点、情绪类型、自控力及外在因素等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首先可能是因为身体发育不足

  孩子粗心有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营养不足。大脑的重量只占据人体重量的5%左右,但消耗的氧却占身体所需氧量的20%—25%,用脑时消耗更大。睡眠的作用是修复、恢复肌体,补足大脑的消耗。如果睡眠不足,大脑很难高效工作、精准判断,就会漏掉信息、混淆差别,会犯很简单的错误。

  孩子上学以后,大脑能量的消耗大幅增加,如果营养没有跟上,大脑活动就容易能量不足。如果孩子没有好好吃早餐,上午到第三节课肚子就饿了,怎么专心听课、计算怎么会不出错呢?

  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睡眠方面,孩子必须有规律地生活作息,无条件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证睡眠充足。营养方面,要做到膳食平衡,让孩子多吃有益于大脑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B的蔬菜,可以预防大脑疲劳,富含蛋黄素、蛋白质的鸡蛋、大豆,可增强记忆力;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牛奶、鲜鱼、海鱼,可保证大脑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增强大脑活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核桃、杏,可保证脑供血充足等。

  孩子粗心还有可能是因为视觉加工不足或者听力障碍。有的孩子视觉加工能力落后于年龄水平,容易看错符号、跳行或错行,刚刚看过的数、字词,转眼就记不准确、要写错,计算正确的结果,写出来就是错的。有的孩子眼、手配合值较低,训练不够,看到的与写出来的不一致,抄写就容易出错。有的孩子听力有轻微障碍,听力不稳定,听课、听题可能时而清楚时而不清楚,总是似是而非,写作业就要出错。

  视觉加工能力的落后和听力的轻微障碍不易被察觉,如果孩子老出错,家长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首先确定是不是病理因素引起的视力、听力等问题,查明身体方面的因素,及时治疗矫正。

  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知觉细化不足。就是对知觉对象的差异分辨不出来,如两个相似的水果,分辨不出其形状、颜色的细小差异,“千”与“干”、“玉”与“王”等形近字容易混淆,数字12看成21、41看成14。差异分辨不足,经常看错,都是知觉细化不足导致的粗心出错。

  知觉细化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增进知觉辨别能力,如“寻找差异”训练,让孩子在两幅图画上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仔细观察、仔细比较,去发现细节上的差异。

  另外,还要增强知觉的记忆。有的孩子抄写字词或算式的时候,在黑板上、书上看到的是6-5,由于知觉记忆不稳定,低头写在本子上的时候就成了6+5,或者拼音“b”写成了“d”,也有孩子草稿纸上算对的数,抄在试卷上就抄错了。类似情况很不少。

  知觉记忆不稳定与孩子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有关,所以训练小孩子的知觉记忆,可教孩子抄写的时候,用有声读出的方法来帮助巩固,比如“68”,读出声,就不会写成“86”。但不少中学生、大学生也犯这种错误,就是用脑的习惯有问题,条理性差、字迹潦草、一知半解,就不仅仅是知觉细化不足的问题了。

  基本训练和学习习惯不够好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一定要学扎实。基本训练不扎实,练习不够,是孩子写作业、考试出错的主要原因。

  学习一定要重视练习,练习的“习”字,就是“鸟一遍一遍练习飞”的意思。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懂得就行了,对练习很反感,认为是加重孩子负担。孩子要么听错、读错,要么笔划错、题看错,家长还认为“题目孩子会的呀,就是粗心”。殊不知练习不够就是出错的原因,如果基本训练扎实,就不存在粗心。比如对九九表的熟悉已达到自动反应程度,不会有“三七二十二”的粗心。孩子到了中学成绩不稳定、大起大落,一定与小学时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不牢固有关。

  有的家长说孩子“做难题不会错,简单的题容易错”。这种情况一是基础不够扎实,以为题目简单,没有认真对待;二是大脑的兴奋点差异,越是困难的题,有一类孩子越是有兴趣,大脑也越清晰、全神贯注,而面对简单题,大脑不容易兴奋起来,处理信息很可能出错。孩子喜欢挑战性的任务,这种思维特点是很可贵的,家长要好好保护、激励。但是教育态度要理性,要仔细分析具体情况,不能轻率结论为“难题不错、简单易错”。

  有的家长喜欢说:“我那孩子好笑得很,全班做错的题他做对了,全班都做对的题,他要错。”此种轻率的态度无意间强化了孩子基础不扎实,不值得提倡。

  更多的孩子粗心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够好,表现为条理性差、不利索。动作不利索、条理性差,头天没准备好文具,到了课堂该写的时候找不到笔,找到笔了又不知做哪道题,听课、写作业就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忙乱一团,怎么可能不出错呢?

  纠正孩子条理差、不利索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的事情自己去做,才能学会有条理、很利索地料理学习上的事。比如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减少出错。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检查作业,虽然看起来省事,但省事却不抵事。检查作业本身是孩子必须学会的事情,检查作业的过程可以训练孩子的条理性和独立性。孩子不会检查作业可以学,家长代替孩子检查,既无法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也把孩子的责任意识弄没了。

  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要教给孩子具体方法,教方法比讲道理更重要。有的家长只会反复叮嘱“不要粗心”,孩子依然粗心不断。其实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检查,要家长检查出哪里错了他才改。所以家长要教孩子怎么检查,或者做一题检查一题,或者做完后逐一检查。孩子有了检查习惯和方法,粗心的现象自然明显减少。

  不能保持安静而专注的学习状态

  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冷面判官似的守在一旁,一看有错就大声训斥,弄得孩子惊惶不已,做错题是必然的。因为学习需要大脑的安静状态,情绪、专注力对智力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消极的情绪、不稳定的情绪、过于强烈的情绪都能干扰思考的逻辑性、缜密性和条理性。内心紧张的孩子、恐惧的孩子,不可能专注地思考问题。

  家长要创设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环境,孩子才有安静的情绪。作业出错了,要就事论事,帮助孩子从作业本身的逻辑中去找原因,不能以粗心为理由去惩罚孩子,把孩子弄得很紧张、很恐惧。反之,也不要因为孩子题目全对就欣喜若狂地夸奖。学习过程经不起家长的大喜大怒,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进入积极的、理性的学习状态。

  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够、缺乏耐心、不能忍受单调,大脑处于断断续续的思考状态,就容易分心、受干扰,就经常看错题、看错字、计算出错。遇到困难一点的题,做不了几分钟就厌烦了,很勉强地无奈地拖拉着,很难高质量地学习。对此,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耐心和韧性,安排孩子做一些枯燥的、简单重复的事情,告诉孩子学习会有很多困难,要有耐心、能坚持才能学好。

  有位家长从孩子一上学就交给他喂金鱼的任务,每天按时给金鱼喂食,即使出门不在家也要把这件事情安排好。家长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之后又给孩子类似的任务,让孩子每天耐心地去做。孩子有了学习的任务意识,作业没完成就总想着作业,也很耐心去做,很少烦躁,大大降低了粗心导致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