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江苏昆山新镇小学:家校合作构建“一家·一课程”

作者:邱彩萍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02月02日第4版 版名:家教周刊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6日

 目前的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指导存在个性化不足的明显弊端,导致部分家长积极响应、其他家长沉默旁观甚至失语,导致合作效果不彰。

 昆山市新镇小学地处城乡接合地区,新市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不少学生言行习惯欠佳,大多数家长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却常感力不从心,畏难情绪重,自信不足。

为了避免家庭教育指导的高端化、贵族化与局部化倾向,我们尝试通过“一家·一课程”转变家长观念,激发家长学习与改变的内在力量,培育家长教育的信心,让家长从中获得教育的成就感。

自经验生长阶段:我就是教育宝藏

“一家·一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尊重每个家庭的特殊性,家长不再被视为无知无识的受教育对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验、学习经验与教育孩子的经验。深度挖掘每个家长成功教育孩子的“自经验”,是家长持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的基石。

转换思维,发现自身那朵艳丽的“桃花”。为了激发家长的教育信心,我们面向全体家长开展了“发现我的教育经验”活动,鼓励每位家长反思陪伴教育孩子的经历,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闪光点。

在德育处主任顾林芳的“‘小书虫’成长记”与家委会主任卞爱兰女士的“爱心早餐”经验课程引导下,家长们发现教育不仅意味着指导孩子学习,还包括陪伴孩子生活、教导孩子有礼貌等。教育思路被打开后,很多家长不再认为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失败家长”,开始客观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看成还能更好的“经验家长”。

提炼迁移,绽放身上的朵朵“桃花”。学校聘请专家指导教师和家长梳理教育经历,帮助家长从教育孩子的点状经验中提炼出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如陈伊诺爸爸从自创“旅行中的一景一感”课程中做到了“爱的陪伴”,懂得了“教育计划”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开发“亲子日记”的张硕颖妈妈说,她和女儿都养成了坚持、反思的好习惯,日记让孩子留下了成长的美好足迹,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促进了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当育儿经历变成教育的原则、方法和艺术后,就会迁移为培养孩子其他能力的“心法”与“教法”。如卞爱兰从“爱心早餐”课程中总结出“用心、统筹、合作、坚持”等核心经验,用在夫妻合作培养孩子学习自主性上。一家人坐下来认真讨论,夫妻统筹,密切合作,遇到问题不抱怨、不指责,坚持执行商定下来的规则,孩子各方面的主动性都有了可喜的进步。

他经验互助阶段: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接下来的“他经验互助”阶段,我们启动“从一家来、到千家去”的课程建设路径,鼓励每个家庭分享自己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学习讨论,形成微型课程组,让好的经验形成经验流,使整个校园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教育场景。

同质经验,让每个家庭都能学得会。同类型的家庭,同工作性质的家长,生活经验相似,家庭挑战类似,他们之间的成功经验很容易流动起来。这样的流动是平等的,既没有上往下的强烈冲击,也没有下往上的遥不可及。

为此,我们组织不同类型的家长参与开发同一主题的课程,形成同一课程多个版本,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让全校每个家庭都能够从同类课程中找到自己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的资源。

比如同是关于早餐的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师的樊可妈妈和作为警察的陆令仪妈妈,对早餐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类似的阐释,但是在如何高效备餐及如何陪伴孩子吃早餐上,各有侧重,给人不同的启示。全校不同类型的家庭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习得方法。

异质经验,促进每个家庭的自主超越。家长的教育行为很多时候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定期带孩子旅行游学,开拓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经历。而经济条件相似的家庭,有些家长会选择奢侈的生活消费,在带领孩子旅行、购买图书、参观博物馆等教育形式上投入不足。

为此,学校鼓励家长打破职业的刻板印象,不断反思自我,积极学习,努力超越。如个体户刘凤萍女士,坚持陪伴孩子书写“亲子日记”,她说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为了孩子她不放弃学习,努力做到最好。每次和全校家长分享,她质朴地诠释了“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听了她的分享,不少家长感慨道,她工作这么忙都能做到,自己有什么理由不为了孩子去努力。

家长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用全职妈妈的积极参与去指责三班倒的一线工人不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显然有失公允。我们更注重鼓励处于不利境况的家长力所能及地重视孩子的发展,调动有限的时间,合理优化有限的资源,促进孩子成长。

儿童参与,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儿童不是家庭和学校“合谋”教育的对象,他们是家校合作课程的重要参与者。在参与“一家·一课程”的设计、开发与推广过程中,也促进了儿童自身的成长。

在家庭自经验生长阶段,家长会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反观自己的成长过程,提炼成长经验,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如六年级的王信心同学说,和妈妈一起开发“悦读悦写共成长”课程让自己增强了对电子产品危害的认识;孙尚琪同学说开发“学会管理时间”课程,让他提高了自控力,增强了把握自己的信心。

在他经验互助阶段,学校分年级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经验分享嘉年华”,孩子们带着自己家庭的课程参加活动,设计制作展板推广自家的课程,理解包容别家的课程,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邵泽斌教授认为,“一家·一课程”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构建了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创设了新型的家校合作生态。我们憧憬着“一家·一课程”似点点桃花无尽盛开,绘成“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新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