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了解大脑运行机制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作者:李一凡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6日

  为什么要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对于家长来说,这不应仅仅是一个观念,还应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几个方面的发展是紧密相关、互为影响的。尤其是越小的孩子,整体化发展特征越明显。对于大脑神经机制的科学研究,也深刻揭示了儿童大脑整体性发展的规律。

  作为家长,需要深刻理解和思考儿童整体性发展的理念,并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在育儿上的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等问题,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脑科学原理帮助我们认识儿童学习的规律

  研究证明,大脑是按整体性原则进行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神经元作为人脑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单位,迁移到大脑不同区域特定的位置,与其他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结,从而承担和实现特定的大脑功能,于是我们才会有感知、动作、语言、情绪、思考等心理活动。

  “大脑具有跨多个领域的工作机制”,主要是指大脑的学习依赖于神经环路与神经网络的建构。孩子一般是从基本的单一感官刺激到神经元之间建立广泛联系、相互联结,再进行信息加工和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大脑的工作原理。

  比如一个小朋友听到音乐后,听觉的刺激让他开始扭动身体,然后他走到小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涂鸦;他跟着音乐节奏兴奋地在黑板上画了好多线条,一边画一边对妈妈叫着:“下雨啦!下雨啦!”小朋友的听觉、视觉输入信息后,又转化为动觉和语言,这个信息整合的过程还伴随他愉悦的情绪、积极的社交互动。调动已有的经验与记忆,并进一步建构新的经验,这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脑科学研究证明,刺激越多,电冲动越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就越多,神经网络就越发达,从而形成大脑功能系统的基本框架;这是大脑可塑性的重要来源,也是个体学习和智力的生物基础。幼儿由于感觉、动作的发展,有更多机会与周围的客观世界进行互动,从而在大量的环境刺激下,不断建立越来越发达的神经网络。所以,幼儿阶段被称为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由此可见,如果只是把孩子的大脑当成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来把容器填满,实质上违背了儿童大脑发育和学习的规律。既然了解了儿童大脑整体性工作的机制,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来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为儿童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

  家长可多为孩子提供促进他多种感官发展的玩具材料,或通过阅读经典图书、欣赏艺术作品、走进博物馆、亲近大自然等体验,刺激其神经元的增长,满足其建构强大的神经网络的需要。

  有研究发现,低结构、开放性的材料和活动变化多、玩法多、操作性强,更能刺激大脑突触的增长,更能激发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兴趣保持得更持久;而高结构、封闭性的材料和活动则由于玩法单一、操作性较弱或与儿童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不仅不能促进神经联结,反而还会导致厌学。

  比如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串珠玩具,可能发现孩子只串了一次就把珠子拿来进行美工创作,或者通过想象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因为多样化的游戏比单纯的串珠子可以激发儿童更多的大脑区域,促进他建立更多的神经网络,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整体化发展。

  环境刺激还应注意适宜适度。过量的信息可能会产生“神经拥挤”现象,带来干扰,进而影响孩子的注意与主动选择,使他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意志,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专注于某一件事;过度超前或滞后的信息刺激则可能会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带来情绪压力或造成潜能的浪费,不利于大脑对信息的有效加工。

  适宜性还表现为健康和有益。比如优美的音乐是良好的刺激,粗暴的语言、噪声、充满争吵的家庭环境就是不好的刺激;启发认知思维和情感的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可以是良好的刺激,而宣扬暴力的内容则是不良的刺激。

  通过生活体验促进学习的过程性与整体性

  研究发现,环境的刺激作用可以诱发神经网络多通道多层面的可塑性,从而达到全面开发大脑的目的。学习是认知、生理、动作、情绪和社会性等多个领域整体发展的过程,所以在生活中学习如何做事比学习任何知识都重要。

  比如孩子帮妈妈晾衣服这个生活事件,就可以使孩子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首先可以满足孩子的主动性,从而获得内在动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其次,可以发展上下肢配合的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精细动作;第三,可以发展感知、观察、比较、模式、秩序、统筹计划等方面的思维能力;第四,可以发展专注力、坚持性、抗挫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在与成人的互动中获得语言以及社会性的发展;第六,任务完成后可通过讲述或者绘画,发展记忆力、回顾反思等能力,从而获得成就感与自信……

  整体性、过程性的学习,是儿童全身心参与体验的过程,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科学法则。家长要避免片面地理解学习,过早地给幼儿施加机械训练的学业负担,而是要多给幼儿在生活中参与做事的机会,加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多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体验、试错和顿悟,才能使他们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

  然而我们身边的家长受教育焦虑影响,很容易陷入片面追求孩子某一方面发展的误区,比如过早训练孩子的读写、计算或某项技能,忽略孩子满足自身好奇与兴趣、休息与玩耍的需求,剥夺他们在户外奔跑和在生活中感知的机会,结果导致孩子出现感统失调、注意力失调、厌学、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给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极大伤害。

  2018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小学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要求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一日生活皆教育,正是发现了生活和游戏本身具有天然整体性这一价值和特点。幼儿园的生活课程、游戏课程,就是在遵循整体化发展的科学规律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融合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孩子在丰富的生活和游戏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依赖积极的关系和情绪

  个体所有的发展都在关系中发生,成人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动作都在影响儿童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儿童的认知和发展。大脑多领域整体性学习机制进一步证明了人际关系与情绪对于认知学习的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提高注意广度、整体性思维和探索行为,可以让幼儿在学习活动和任务中感到愉快,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而家长如果能够给孩子创设安全、温暖、开放、鼓励的环境,甚至新颖、有趣的情境,给孩子更多及时的关注理解、反馈鼓励和分享参与,则更能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和掌控感;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或挫败的时候,积极的环境和反馈可以帮他们学习自我调控,促进执行功能,并发展出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拥有开放的、创造的和热爱学习的大脑;相反,如果家长的反馈是惩罚的、否定的、拒绝的,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回避冒险,习惯依赖,大脑变得封闭。

  很多父母以为给孩子提供大量的玩具就可以开发智力,让孩子看大量的教育视频就可以学会念儿歌、讲故事甚至社交礼仪,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大脑纵然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刺激,但大脑天生热爱社交,真正的经验还是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从而获得认知、语言、情绪、控制、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了解大脑的学习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儿童整体性发展的教育原则,也能指导我们从儿童的发展规律和需要出发,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为儿童的全面整体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脑科学的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指导研究”(CBAA202003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