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家庭教育中如何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

作者:蔡敏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6日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当今国际教育领域的热点。国际教育界公认,社会与情感能力是21世纪的关键技能,是影响人的幸福和成功的关键能力,教育学正在经历由认知向情感的转向。但当今教育面对的是“三独”问题:独生子女、身为独生子女的教师和同样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情感问题在冷漠、疏远、缺乏交流的环境中被掩盖。

如何帮助家长提升对“社会与情感学习”的认识?家长在与子女共情上具体要怎么做?怎样营造重视家庭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社会氛围?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召集并主持了“家庭教育论坛”,与会专家在线上就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情绪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表示,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培养,特别在社会情绪学习方面,有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父母教养、家庭的互动、家庭沟通、家庭情绪表露的氛围,这些都是促进孩子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孩子一生都在社会情绪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保证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下,跟自己和谐相处,跟他人和谐相处,跟世界和解,不断获得幸福的能力。

知名媒体人李小萌认为,现在很多家长从过去执着于分数,执着于量化的认知方面的能力,转向了非认知能力的储备。能让一个人遇到危机、走出低谷,或者坚持下来迎接明天的能力是什么?是一个人内心的能量。这种社会情绪能力的起步,来源于家庭。孩子在失恋、失败等冲击到来时,依然有自己的节奏去面对生活带来的无数挑战。对孩子的培养中应更加强调底线思维。孩子的内心有对外界探索的欲望,可以面对自己的情绪,有使命感,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一切才是一个完整的全能教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通过尝试做学习系统的底层探索,进而改变课堂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模式。他表示,家庭可以帮助孩子真正学会学习,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有趣、有参与、有创造。这是家长作为特别的老师,应该发挥的作用。调研显示,清北的学生家长在家里,不专注于文化和教学,而是去培养素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价值决策。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认为,孩子能自由玩耍的闲暇时间进行的自主活动是造成人的差异非常重要的根源。孩子极容易在规范中忘记本性,如果能在自由闲暇中回到初心,形成有方向的重要事物的先后顺序,就是回到自己的成长基地,召回自我。家庭应尊重孩子闲暇时间的自由,要给孩子空间,要让孩子在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中,发展自己的内心节奏和心理秩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高效能陪伴》作者陈一彬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并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他表示,爱孩子,让他们获得的鼓励和欣赏越多,错误和失误就会越少。自驱式成长,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自驱式成长中,孩子需要拥有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家长的爱是孩子自驱成长的动力来源。

召集人王旭明在最后的总结中表示,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们给孩子要安排,但不是什么都安排。家长要给孩子指导,但不要什么都指导。要给孩子自主自觉自由的时空。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式、方法、手段,以及各个方面所涉及的问题,都有详细的法律规定,我们应依法推进家庭教育在新的时代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