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浙江:“60岁还是小弟弟”——老年大学里的快乐老人

作者:郑智颖   来源: 临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0日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精神生活需求自然也提高了。如今有句话“60岁还是小弟弟”十分流行,说明现在的老年人年老心不老,永远保持年轻态。除了自身的保养和调节,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走进市老年大学,从学习中自我充实,学到知识和技能,找到快乐,交到朋友,迎来人生又一个黄金岁月。

  吴宗瑜:80岁的“学霸”

  吴宗瑜在市老年大学已经学习了整整12个年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吴老今年80岁,之前是中学的政治老师,退休后在《临海日报》做校对工作。2003年,受朋友之邀,他到市老年大学帮忙做教务,帮着帮着,被学校欢乐的气氛吸引了。

  “教室里歌声、笑声,每天都能听到,来上课的人天天笑呵呵的。我就想,真的那么有意思吗?”吴老做了大半辈子老师,见惯了不爱上学的孩子,来老年大学上课的“学生”却是成群结队,有时还要抢座位,让他很是惊讶。于是,第二学期他报了班,重启学生之路。

  一直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他选择了中医基础班,每周两次课。重返课堂,虽是不同身份,吴老却丝毫不马虎。课前预习,课时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课后温书,有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当年他就是这么教导学生的,如今自己做起来,自然一丝不苟。

  一学期后,吴老感到受益良多。他将学到的保健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非常有效,自己的一些错误习惯也得到纠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课后讨论切磋,交流学习心得,让他真真切切地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新学期报班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而且报了两个班。

  就这样,一直学到现在。

  多年间,吴老报的班主要和养生有关,中医、中草药、老年保健班是他每年必报课程,直到电脑班的出现,带领他走进“一片新天地”。

  连开机键都不知道在哪里的吴老,刚上电脑班时,面对冷冰冰的机器,东摸摸西按按,急出了一头汗。

  “但老师特别有耐心,手把手地教,一个简单的操作教好几遍。”万事开头难,经历了基础操作、打字培训后,面对键盘鼠标,吴老不再犯怵了。

  学了四年的电脑,如今,吴老已是电脑高级班的学生,上网看新闻、看视频、玩游戏、聊天,对他来说是都不在话下。小儿子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为了能时常看看儿子,吴老申请了QQ账号,每个星期六晚上8点钟,他和儿子相约在QQ上视频。在吴老看来,电脑就是个“神器”,缩短了和儿子之间的距离。

  家人都非常支持吴老的学习,老伴也曾在市老年大学报过烹饪班,学了几节课后,做的红烧肉受到一致好评,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就没再来上课。吴老的女儿今年刚退休,也加入到学习阵营,报了热门的唱歌班。吴老说,现在一家人团聚时说得最多的便是上学话题,还相互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对一个人太重要了,学无止境,我会一直学下去。”如今,吴老又开始捣鼓智能手机。“等智能手机学习班开了,我第一个报名。”

  范素秋、丁留亲:夫妻同桌乐开怀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黄水谣》是范素秋最喜爱的歌。每当老师播放这首歌,她都跟着轻轻哼唱。丈夫丁留亲坐在她旁边,也认真听着。两人上市老年大学学习四年了,每次都是一起上学、坐一张桌子。为了能抢到前排位置,每次上课前,他们都相互催促。“上课时,我们也相互监督,不许对方开小差。”范素秋笑道。

  谁能想到,性格爽朗又爱笑的范素秋,四年前差点得了抑郁症。

  范素秋今年66岁,退休后,为了照顾孙子,一度非常忙碌,后来孙子上了学,生活一下空闲下来,她像失去重心一般。操劳了大半辈子的人是闲不住的,范素秋开始和姐妹们一起打麻将。

  麻将很容易让人打发时间,但也很容易让人忽视健康。没打多久,范素秋的血糖指数就高了。她开始加强锻炼,没想到脊椎病又犯了。麻将打不成了,运动量又不能过大,生活重新无聊起来,加上她年纪大了爱多想,慢慢地,变得成天情绪低落、爱发脾气。

  儿子注意到了母亲的变化,建议她去老年大学上上课,散散心。范素秋年轻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到初中就辍学了。去老年大学上学,虽说向往已久,但离校园久了,她还是有点顾虑:“上课听不懂怎么办,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怎么办?”儿子劝她:“你就当去认识一些朋友,和她们讨论下血糖高该怎么治。”范素秋正为血糖高的事烦恼,想想也有理。她和老伴都爱唱歌,就报了唱歌班。

  唱歌班是大班,一个班70多人。在一群同龄人里,范素秋很快找到了共同话题。唱歌本来就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再加上找到了倾诉心事的对象,她的抑郁很快一扫而光。

  唱了三年的歌,他们学到了不少唱歌技巧,水平提高很快,“以前唱歌全靠吼,现在知道要利用丹田之力发声,嗓子才不会累。”范素秋说。大班化的学习,让她的胆子也大了许多,“以前起立发个言我都很紧张,现在叫我上台唱歌,我会很高兴。”上学期的汇报演出,她和老伴登台唱了一段京剧《赤桑镇》,过足了戏瘾。这一学期,夫妇俩又一起报了京剧班。

  除了唱歌,丁留亲还报了书法班。他爱看字帖,喜欢临摹,经过三年的学习和专业老师的指导,水平突飞猛进,现在是学校书法协会的一员。

  “学什么都不晚。”两位老人说,“自从上了老年大学,生活从来没有虚度过。”书法、京剧一开始都只是单纯的爱好,完全零基础,“以前老是对着字帖发愁,不知道如何下笔。京剧也是,找不着调。”几年学习后,虽说还达不到专业水准,但是足够平时自娱自乐了。

  现在,两人在家里闲了就哼哼歌、唱唱京剧、练练书法,生活丰富许多。

  史久德:活到老,教到老

  81岁的史久德步履匆匆,迈进教室。在市老年大学,他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史老师在老年大学执教近10年,他曾是台州学院医学院的教师,有多年的中医基础和诊断、针灸教学经验。被聘用后,教授中医类课程。

  面对众多“高龄学生”,甚至是和自己同龄的学生,史老师总结出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案。

  “老年大学的学生平均学历大概是小学,因此讲课的内容不能太深奥,要取中间水平,太低了也不行,会让他们觉得无趣。”史老师说,来到老年大学后,他重新备课,有一套和本科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课程,讲课内容会随着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程度而变化。

  史老师的板书总是密密麻麻的。上课时,他刻意放慢语速,提高音量。每讲到一个关键词、一个概念,他都会在黑板上完完整整地写下来,有时还要加上重点记号。

  “老年人的接受程度相对慢一些,上课时,我就多采用启发式的语句。有些学生听力不太好,我就多写,让他们把知识点都记下来。”

  他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中医基础是一门实践课程,将理论化为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在课程的安排上,以容易实践的内容为主,如常见病的症状和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方便对症下药。有些学生学习基础按摩之后,回家给朋友推拿,缓解了朋友颈椎病的疼痛。“实践有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提高了。”

  老人们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史老师很感动,“他们上课非常认真,笔记做得很厚。很少有人缺席,布置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按时交。”

  “我想为大家多做点贡献。”史老师说,有些老人小时候因各种原因读不了书,有很强的求知欲。趁自己还能在讲台上站得稳,想把知识尽可能多地教给他们,圆他们的求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