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上海:老年学校“旧貌换新颜”,三年标准化建设显成效

作者:刘时玉   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0日

   “闻茶香、识茶趣”、“蒸功夫,臻滋味”、“巧手绿化一平方,清新空气N次方”……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里总是活跃着一群群“老顽童”,他们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里不亦乐乎。

  11月19日,记者在“街镇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走访中了解到,从2013年起,通过三年的实事项目建设,全市93%的街镇老年学校,共计197所有条件的老年学校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共计投入建设资金1.97亿元(每所学校投入100万)。持续3年的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街镇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街道老年学校“大变身”

  据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蔡建华介绍,2015年“标准化建设项目”启动后,街道老年学校全面扩改建,优化了教学环境,并把“诗歌诵读、民乐、书画、棋类、中医养生、茶艺表演、传统手工艺”等课程创新性地进行了整合,开设了天目国学馆、烘培小屋、WIFI体验教室、影视赏析、科学商店、摄影天地等现代化功能教室。

  据介绍,改建后的天目西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总面积为1900平方米,较原来新增200平方米,功能教室由原来的10个增至13个,办公室及会议室各1间。目前,社区学校开设了“科技信息、健康养生、生活情趣、科学普及”4大类,47门课程,学员由原来的950人增至1568人,增长率达到65%。

  在环境幽美、气氛古朴的国学馆中,学员们可以身着汉服,身临其境,零距离地接触“茶道、花道、香道、古琴、棋类、书法、绘画、太极、中医养生、传统手工艺DIY”等国学课程,据了解,老年学校还将进一步推广《中华女学》课程,带动社区内国学爱好者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感受传统文化与国学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改建后的社区(老年)学校组织开展了“闻茶香、识茶趣”中华茶文化体验活动、“蒸功夫,臻滋味”中式传统点心制作活动、“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健康体验活动、“巧手绿化一平方,清新空气N次方”种植防霾体验活动、“传承非遗经典,引领运动‘石’尚”健身体验活动等。据统计,改建后的老年学校举办的教育体验活动达13场,举办书画展、摄影展各1场,受众人群达到5890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体验活动后,社区居民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少了,袋装垃圾、科学分类的行为多了;奢侈浪费的现象不见了,循环利用资源的好方法层出不穷;邻里间吵闹的情况消失了,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气氛随处可见。

  老年学校环境“大改善”

  据介绍,本市建设了一批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功能教室。结合老年教育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市教委专门制定了30个老年学校功能教室的建设标准,从基础设施到设备配置,所有参与实事项目建设的学校都结合区域特色及课程设置特点,新建或改扩建了3到6个老年教育功能教室,新建成的功能教室不仅有着符合该教育功能的软环境,更有能够充分体现教育功能的、适应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教学设施设备。

  目前,钢琴、民乐器、烹饪、摄影、书画、语言等特色功能教室备受老年学员欢迎,许多老年学校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功能教室,增加了可开始的课程、扩充了可开班级。

  此外,本市改善了一批保障老年人安全的设施设备。老年学校是老年朋友的学习乐园,在注重拓宽老年人学习课程、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在连续三年的实事项目建设中,各校不仅按需增设了厕所、楼梯、走道的无障碍设施和地面的防滑措施;更考虑到老年人的用眼健康、学习习惯,为老年人在配置教室灯光、储物柜等方面考虑到各种细节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学习之余的各种交流、休闲、展示的需要,各参建单位还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边角空间设置了多种功能区域、配置了WIFI环境,实现了老年学员作品展示、休闲交流、上网冲浪等功能,不仅为老年学员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学习环境,更为老年人提供了亲切、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另外,本市还统一了老年教育机构的标识。据了解,为了实现“就近、便捷、快乐”的老年教育目标,方便更多老年人辨识身边的老年教育机构,吸引更多老年人入学就读。实事项目建设还统一推出了老年教育专用LOGO标识及色系,在全市所有老年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中使用和凸显了上海老年教育标示及其标准色系,使全市老年学校形成了统一风格,更易于辨认。

  市教委表示,通过三年项目建设,与2012年项目实施前相比,项目实施后街镇老年学校的功能教室总数可达1500多个,比建设之前增长905个;街镇老年学校座位数达到11.3万个,增加了1.6万个。目前,上海市街镇老年学校在学人数73万,班级数和开设课程数均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大的突破。

  老年学员学习途径“大拓展”

  另一方面,市教委还关注了标准化建设之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提高功能教室使用率等方面的后续问题,在配套课程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专门指导。

  据介绍,通过科普保健教室的建设,建立了一支高校老年教育志愿者讲师队伍,开发了一批老年人想知道的科普常识和保健知识类课程,连续两年出版发行了两套共计10本《老年人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开发了100本“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老年教育系列教材,为适应信息化的时代特征,还推出“纸质书、电子书、计算机网上课堂和移动终端课堂”四位一体的学习读本和课件,使老年人可以自主学习。

  此外,本市还通过团队沙龙教室的建设,为老年人的团队学习活动开放了活动场地和部分设施设备,方便了老年学习团队每周固定开展共同学习,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社区老年教育机构使更多老年朋友不进课堂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

  据统计,目前全市老年人学习团队总数已达1.2万个,参与学员达到3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