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安徽:八旬老汉大山深处建起“老年大学”

来源: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5日

15924505_385342.jpg

  坚守大山深处办乡村“老年大学”的张承汉老人

   用坏200多根拐杖、穿破40双黄球鞋、每天翻3座小山岗……15年如一日,如今已经82岁的退休老人张承汉,自掏腰包在大山深处建起一座“老年大学”。从事教育工作60年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乡村老人也能“老有所学”。

  办学15年前,大山深处建起“老年大学”

  在巢湖夏阁镇的八字口村,这个被大山环绕、交通闭塞的小山村里有一个“老年大学”,215名乡村学员每周都会聚在一起,学习唱庐剧、黄梅戏以及器乐合奏。

  2002年春节期间,退休在家的张承汉发现,山区老年人生活枯燥单调。

  “要是能在‘家门口’建一个老年大学,让乡村老人也能学一些乐器、戏曲和表演,岂不是一件好事?”干了40多年教育的张承汉,和五位“老伙计”一合计,将这一想法立刻付诸实际。

  无学员、无教室、无课桌、无教师、无资金,想办老年大学,摆在这个快70岁老人面前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办学初期,他亲自刻印了70多份倡议书,跑遍八字口、元通两行政村所有村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有28位老人成为老年大学的第一批学员。

  办学要找校舍,经过努力和协商,他将原黄山乡政府的三间旧房子维修好,并自掏腰包拿出2000元作启动资金,解决了教舍问题。2003年3月,八字口老年大学正式开学。

  艰辛每天翻过3座小山,用掉拐杖200多根

  “我随身携带的‘行头’有四大件:拐杖、电筒、锅巴、干衣服。”15年来他已经养成习惯,夏季在3点起床、冬季在4点起床,简单吃几块锅巴后,他就从家拄着拐杖翻过三座小山岭,走上十几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他自己统计,这些年,一共用掉拐杖200多根,穿破黄球鞋40多双。

  发展从28人到如今的215人

  张承汉的坚守,成就了山区一所老年大学的辉煌。从最初的28人,到如今的215人,十五年的努力和坚持,让这座山村里的“老年大学”日益壮大。

  让张承汉自豪的是,如今的两百多位学员中,有46对老年夫妇,年龄最大的94岁。如今,这群老人积极服务社会,有6人入了党,70多人成了乡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演职员,还有的成了村民事调解员、重大舆情联络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卫生保洁员、留守儿童生活指导员,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照料员。

  坚持扎根农村老年大学,婉拒儿女孝心

  2008年春,大女儿三番五次邀请他和老伴迁至合肥,享受天伦之乐。但张老对女儿、女婿说,八字口老校正上台阶。权衡再三,他还是选择扎根农村。

  “人在征途行不止,老有所为显本色。”张承汉说,自己从事教育事业快60年,除了希望年轻人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希望老年人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