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五大主要任务构建我国老年教育新格局

来源: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3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了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和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五项主要任务。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同时,“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

  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老年教育法规制度逐步健全,职责明确、主体多元、平等参与、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老年教育基础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注支持老年教育、参与举办老年教育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活到老学到老”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下,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并不亚于年轻人,老有所学已成为诸多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调查,退休之后的老人,选择在家“专职”照顾孙辈、遛鸟下棋的在逐渐减少。相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发挥余热,得到单位返聘继续工作、参与社区活动组织、就读老年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不少老年人都在通过各种渠道继续汲取知识,提高技能完善自己。

  然而,满腔学习热情的老人却在现实中屡遭“名额”的限制,不能如愿接受相关教育活动。“我曾经想与退休同事一起参加一个社区组织的养生知识讲座,最后却因为人员太多,座位有限,被以非该社区居民为由"拒之门外"。”张姓老人对中国商报记者感叹道。

  经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时常“火爆非凡”,而老年大学形式的教育招生形势也可谓更加严峻。以北京市海淀区老龄大学为例,其组织的课程从楷书专修班到数码摄影研修班,内容丰富多样,且学期费用只需两三百元,着实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的加入。而该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现在进行的课程早已经满员,想要插班进行学习已不可能。因为“门槛”较低,且学费低廉,每次招生几乎都面临“人满为患”的窘境,这也使得有部分老人出现了“蹲班占坑”的现象。“近期的招生时间大概为11月底,想要报名的老人一定要密切注意官网信息,提早进行报名活动。”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海淀老龄大学“一座难求”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还存在一些老年大学要求入学人员需是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这也就使得老年大学的准入“门槛”变得更高,人员限制更加严格。对此,发展规划便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

  早在今年4月,宁波市江北区出台了《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广覆盖、低门槛”的老年教育服务网络,使江北有就读意愿的老年人都能就近入读老年大学”。该区以老年大学成立为契机,构建起区级老年大学——街道分校——社区或村教学点三级教育网络,重点向基层延伸。截至目前,江北区已设立5所老年大学分校、30多个老年大学教学点,“校舍”分别设立在文化活动中心、成人学校、社区学校等地。江北区的做法有效缓解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局,且已实践证明扩大老年资源供给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增加资源供给的同时,老年教育机构的管理也应受到重视。有学者认为,作为教学单位,老年大学等教育机构也应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各地教委切实负责质量把关的责任,不能使各种课程“泥沙俱下”,要促使老年群体通过接受教育而“乐在其中”且“乐中有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了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和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五项主要任务。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同时,“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

  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老年教育法规制度逐步健全,职责明确、主体多元、平等参与、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老年教育基础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注支持老年教育、参与举办老年教育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活到老学到老”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下,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并不亚于年轻人,老有所学已成为诸多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调查,退休之后的老人,选择在家“专职”照顾孙辈、遛鸟下棋的在逐渐减少。相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发挥余热,得到单位返聘继续工作、参与社区活动组织、就读老年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不少老年人都在通过各种渠道继续汲取知识,提高技能完善自己。

  然而,满腔学习热情的老人却在现实中屡遭“名额”的限制,不能如愿接受相关教育活动。“我曾经想与退休同事一起参加一个社区组织的养生知识讲座,最后却因为人员太多,座位有限,被以非该社区居民为由"拒之门外"。”张姓老人对中国商报记者感叹道。

  经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时常“火爆非凡”,而老年大学形式的教育招生形势也可谓更加严峻。以北京市海淀区老龄大学为例,其组织的课程从楷书专修班到数码摄影研修班,内容丰富多样,且学期费用只需两三百元,着实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的加入。而该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现在进行的课程早已经满员,想要插班进行学习已不可能。因为“门槛”较低,且学费低廉,每次招生几乎都面临“人满为患”的窘境,这也使得有部分老人出现了“蹲班占坑”的现象。“近期的招生时间大概为11月底,想要报名的老人一定要密切注意官网信息,提早进行报名活动。”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海淀老龄大学“一座难求”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还存在一些老年大学要求入学人员需是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这也就使得老年大学的准入“门槛”变得更高,人员限制更加严格。对此,发展规划便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

  早在今年4月,宁波市江北区出台了《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广覆盖、低门槛”的老年教育服务网络,使江北有就读意愿的老年人都能就近入读老年大学”。该区以老年大学成立为契机,构建起区级老年大学——街道分校——社区或村教学点三级教育网络,重点向基层延伸。截至目前,江北区已设立5所老年大学分校、30多个老年大学教学点,“校舍”分别设立在文化活动中心、成人学校、社区学校等地。江北区的做法有效缓解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局,且已实践证明扩大老年资源供给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增加资源供给的同时,老年教育机构的管理也应受到重视。有学者认为,作为教学单位,老年大学等教育机构也应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各地教委切实负责质量把关的责任,不能使各种课程“泥沙俱下”,要促使老年群体通过接受教育而“乐在其中”且“乐中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