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宁波江北:当“红色基因”遇上“老年教育”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6日

  从只有一所老年大学到共有75个教学点,从800名老年学员增加到近2万名……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将老年教育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树立“红色标杆”,建设起“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并在“党建+教育”的探索中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新路径。

  红色旗帜引领 搭建教育阵地

  据2017年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年鉴显示,江北区60岁以上人口6.29万,占常住人口的25%。“2015年时,我们曾做过一个抽样调查,被调查的634位老年人中,有参与学习能力和较强学习意愿的人群占比达到91.6%,但是当时,江北只有一所区老年大学,一年容纳量在1000人以下。”江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曙光说。

  “老年教育急需拓展规模、探索新的模式,但是首先需要有一批优秀的‘领头雁’来共同出谋划策。”张曙光表示。2016年,江北区委组织部在江北区老年大学设立了虚拟党委——“长青党委”,共吸纳党员学员340多名,要求发挥党员学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经过两年的探索,目前,江北区已呈现“2+8+65”雁形阵列的“三级教育网络”,新增宁波长青高级学院,由江北区老年大学辐射带动城区4个街道老年教育,长青高级学院辐射带动涉农4个街道(镇)老年教育,另外设立社区、村老年大学教学点共65个。

  “江北区一共208平方公里,相当于每3个平方公里就有一个老年大学教学点,平均步行15分钟可到达,形成了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圈’。”张曙光说。

  创新课程设置 培育标杆人才

  “进入老年大学的学员年龄跨度从50岁到80岁,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了难度。”江北区社区教育学院院长冯叶飞认为,从前在拓展横向课程内容的探索比较多,但是从年龄段来考虑的纵向课程系统设置却比较少。为此,江北区老年大学首先确定学科方向,分为艺术学科、生活学科和人文学科,并将现有的30门专业制定基本大纲,每门课按照固定学时划分难度,让各个年龄层的学员都能循序渐进地学习到知识。

  同时,在文化课程的基础上,还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植入老年大学中,充分运用好主题学习会、报告会、老年讲坛等多种方式,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

  “除了知识的获取,来到老年大学的学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想要有自身价值的实现。”江北区老年大学党委书记王飞卫表示。陈阿姨是区老年大学文学鉴赏班的一名班干部,也是“长青党委”的优秀党员之一,因为有市人事部门认证的高级营养师资质,老年大学便邀请她于下学期开设营养与保健课程并担任教师。“没想到我的特长还能在老年大学有用武之地,一边学习一边又将自己的见解分享给别人,实在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陈阿姨说。

  扎根基层红色沃土 推动老龄事业蓬勃发展

  在“长青党委”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分校和教育点建立起自己的“银辉党支部” 。“当分校拥有了自己的党支部,像装上了自己的‘发动机’,很多和区里、市里的活动的对接顺利多了。” 江北区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陆依布说。

  如今,江北区各分校临时党支部与属地街道党支部通力合作,党员志愿者们积极带领学校和社区各项志愿活动。目前,区老年大学、长青高级学院和8个街道(镇)老年大学分校先后组织“十员”、“五老”和党员学员们开展诸如 “大手牵小手,共筑平安校园”、“珍惜生命 重视交通安全”、“春之约”献“爱之心”、“垃圾分类我先行,志愿服务你我他”等17场活动,全年预计安排30场。

  同时,区领导调研老年教育时提出要“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在社会综合治理和社会文明建设的作用”,不仅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要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下一步,江北区计划跳出教育办教育、致力探索老年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更好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陆依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