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深圳736所长青老龄大学将数据联通、资源共享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1日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深化,在老年教育学习和文化生活中,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化成果,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带来的数字便利,成为全社会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5月9日10日,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主办的全国老年大学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在深圳举行。会议围绕如何开展老年大学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5G智慧校园,深入探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变革之道。

深圳是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重镇,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基础雄厚,深圳老年教育正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科技赋能,着力构筑一流智慧长青老龄大学集群,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上先行示范。

构建数据驱动的老年教育新生态

在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教学场景智慧化处处可见:包括教学系统、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人机互动系统在内的智慧校园网络;一间间智慧教室,每间教室均配备一体机、高拍仪、智慧讲台、电子班牌等智能化教学设备,通过一键无感物联应用,打造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智能教学场景;联合腾讯科技,开发在线直播教学系统,率先探索依托智能教学场景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在校学员线下学习,在家学员线上接入,解除空间地域限制,同步互动、无缝衔接,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体验。

为让老同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课程,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分级分类建立师资库,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集成师资展示、筛选和评价等功能模块,梳理入库师资1097名。设计通过基层“点课”系统,自主选择老师授课,推动优质课程下基层。开展长青“百门优课”建设,联合国家京剧院、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等20多家单位开展课程建设,初步建成各类在线课程、微课程220门。打造“银智e学堂”慕课平台,首批上线试运行课程100门,提供“20万+”在线老年教育学位,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开放共享。

深圳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市长青老龄大学将加强数字技术与教育治理、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构建数据驱动、人机结合、跨界开放的智慧长青老龄教育新生态。比如,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老龄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研究,从数字底座、体系规范、应用场景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加快长青老龄教育的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

“未来,深圳全市四级736所长青老龄大学将数据联通、资源共享,实现全市老年人通过小程序或APP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活动。”该负责人说。

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发展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预测,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其中智慧养老产业未来将超万亿市值。而目前全国已有各类老年大学和教培机构近8万家,老年大学注册学员约2000万人,通过线上线下各种老年教培机构参加学习的老年人数估计已达数千万之多。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 ,不少深圳企业也纷纷布局老年教育产业,其中不乏细分领域中的头部企业 。深圳市金龄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以互联网工具帮助老人群体消除“数字鸿沟”,通过打造兴趣内容和社交学习平台,为银发人群解决孤独感、提供价值感,以“数字养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助力社会缓解“银发危机”。公司旗下产品“网上老年大学”是全国老年大学官方线上学习平台,目前用户数超600万,提供免费课程超10万节,合作老年大学超700所,覆盖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为中老年兴趣学习行业国内领先的线上内容平台。

深圳市工业总会会长、网上老年大学执行校长、深圳市金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吴光权认为,借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以老年学员(用户)需求为中心,运用各种数字技术,以线上教学为重点,致力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同时以开放合作整合相关资源,将有效解决目前我国老年教育面临的“一座难求”的学习需求问题。

老年大学数字化转型正在提速

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老年大学数字化转型也正在提速。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认为,未来老年大学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包括推动老年大学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体系的共建共享、推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推动老年大学数字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刁海峰透露,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正在制订老年大学数字化建设规划及标准,推进数字智慧教室和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深入探索实践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模式,发展以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探索“互联网+教学+党建+服务+管理”的老年大学新模式。同时,依托“互联网+老年大学”,探索搭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体系,缓解各地老年教育资源短缺。整合利用现有社区教育机构、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形成涵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老年教育网络,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