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搭建四个平台,创新社区未成年人教育载体
一、区域概况
河西区常驻人口90万,下辖 13个街道办事处,166个社区居委会。河西区社区教育办公室成立于80年代,在散居儿童教育、社区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工作基础,充分利用社区这个连接学校、家庭的强有力纽带,在社区建立四个平台,创新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载体,逐渐形成了独具河西特色的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模式。
二、搭建四个平台,创新社区未成年人教育载体的基本做法及经验
1. 搭建社区0-6岁儿童早教平台,创新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载体——“社区早教中心”。
社区教育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整合辖区内幼儿园、社区活动站、社区志愿者等各种资源,创新教育载体,建立了50个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资源中心,为社区内0-3岁散居儿童及家长提供更加正规、优质的亲子教育平台。“社区早教中心”每年开展社区散居儿童宝宝游戏大赛,参与的家庭达5000多个,提高了社区散居儿童的受教育率;同时,为家长开展相应的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其科学育儿教儿水平。
2. 搭建社区6-18岁儿童教育平台,创新社区青少年教育载体——“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
社区教育办公室整合社区内中小学、社区活动站资源,建立了166个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营地中开展了“社区未成年心理辅导站——快乐心吧”、“社区青少年道德讲堂” 、“亲子阳光书屋”等活动项目,为社区中的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亲子互动、共同交流、学习机会的场所,社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充分发挥和鼓励辖区内的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功能,如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与之合作,为孩子们开辟更多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展示自我的机会,学到书本、学校甚至家庭中所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社区教育办公室每年开展“社区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每年从营地中涌现出美德少年1700名。
3. 搭建社区家长学习交流平台,创新社区家庭教育载体——“家庭教育培训基地”。
社区教育办公室整合社区家庭教育资源,成立河西区“家庭教育培训基地”, 聘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市社科院等专业教育机构中的专家成立专家顾问团。依托中小学和社区快乐营地,建立100个“中小学家长学校”和166个“社区快乐家长成长营”。健全管理机制,社区教育办公室制定了《区级家长学校评估标准》,组建了家庭教育的专职工作者队伍、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优秀家长巡讲团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开展家长学校课程管理,进行家长学校教师持证上岗培训,截止目前,全区获得家长学校上岗证书的教师达800多人。
4. 搭建儿童教育网络平台,创新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平台——“未成年人网页”。
社区教育办公室整合网络资源,依托河西区全民终身学习网,建立未成年人教育网页,通过网络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广阔空间。开办网上家长学校,开通网上专家答疑平台,使家长通过网络与专家互动,拓展了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空间。
三、主要经验
未成年人健康发展,除关注校内教育外,社区至关重要。四个平台的建立,创新了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载体,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尝试。各街道社区充分展现自己的特色,开展多种活泼、青少年喜爱的社区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社区青少年学会如何交际、发现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学会关爱,真正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有爱有梦的社区,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政策支持与难点突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一切基层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真正把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的工作落实到基层。”
虽然社会、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家庭认可与否,家长支持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四个平台的搭建与效能发挥。由此,家长、未成年人、学校对社区的认同,对社区活动开展的参与,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所在。我们从社区教育本身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协调与教育局、计生委、学校、区团委、文明办等各方面的关系,制定相关制度,做到政策到位;积极培训社区教育专职人员,分工明确,做到人员到位;选派专兼职教师深入社区广泛动员,做到宣传到位,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四个平台的顺利搭建与正常运转。
五、成效与启示
1.创新了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活动载体。
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家庭教育培训基地、儿童教育网络平台,安排专人负责,制定相关制度规范、严格的管理办法,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形成了活动组织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良好局面,形成了长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基地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建立起了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新模式。
“四个平台”的创建,使社区0-18岁儿童,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效的解决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载体的问题,家长放心,孩子满意,有效加强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互相补充和良性互动,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多维度,能够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并为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所发挥重要作用的载体网络,在探索未成年人教育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六、问题与展望
城市未成年人教育平台搭建至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认同、接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参加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活动中去,“四个平台”效能得到有效发挥。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数量较为有限,开展的活动较为单一;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活动的随机性大,少数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残疾、自闭等问题儿童)还没有条件接纳;家庭教育培训基地教学课程实施方面,缺乏教学上的延续性和课程上的规范性;儿童教育网络平台网页点击率不高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加以改进,逐步开发早教资源;社区快乐营地活动形式、内容上推陈出新;家长学校要形成课程的系列化、科学化;广泛宣传儿童教育网络,及时更新相关模块,做到信息的及时,新颖等,以促进城市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