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北京市朝阳区:用社区教育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看,这是安徒生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走进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国际社区服务中心,写着“友来有往,麦麦情深”八个大字的背景板,以及安徒生童话里的各种人物形象吸引着前来参观的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麦子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丹告诉记者,这是不久前,社区与丹麦驻华大使馆一同举办的“国家主题文化周”活动内容。刘丹说,此次活动中,社区的丹麦居民通过各种形式尽情展示本国文化,很受社区居民的欢迎。“这既让外籍居民有了精神上的归属感,也让本国居民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拓宽了国际视野。”据了解,截至目前,麦子店社区已举办了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摩洛哥、丹麦4个国家的主题文化周,均受到社区居民的热情关注。

  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朝阳区承载着“国际交往窗口”的重要任务。目前该区聚集了全北京近一半的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口,国际化已成为朝阳区重要的区域特色。

  “社区教育要结合区域特色,满足地方需求。”据麦子店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燕梅介绍,麦子店街道有13个国家大使馆及多家涉外机构,共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近1万名,国际化是社区的主要特点之一。为凸显这一特色,社区将促进中外居民融合、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作为社区教育的工作重点,打造了多个特色国际教育活动品牌。如开设“汉语学堂”培训班、编写生活体验式汉语的实用教材,为外籍居民在京生活提供语言便利等。参观当天,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二楼教室里,记者看到,七八位外籍居民正认真地学习汉语,跟着老师用生涩的语调重复读着一句话:“老板,柚子多少钱一斤。”随后,一位女士用英文请求道:“老师,您再多教几句买东西、问路的汉语吧。”据悉,从2010年4月至今,培训班已开设12期,共有来自7大洲20多个国家的296名外籍居民参加。同时,社区老年大学还开设了老年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居民间的交流、了解。”李燕梅说道。

  除此之外,麦子店街道还组织了“国际社区文化季”、“中外居民过大年”等活动,让外籍居民在体验中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如学习太极、京剧,与中国居民一同包饺子等。刘丹告诉大家,“中外居民过大年”活动还得到外交部新闻司的重视,新闻司连续三年组织多位驻京外籍记者参与报道,“这项活动也成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社区的窗口。”在此基础上,麦子店还拓展组织了中外居民庆圣诞、闹元宵、过六一等文化活动。

  “大家常常说‘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我们的社区教育也不例外。”刘丹表示,在社区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麦子店还探索让地区社区教育成果“走出去”,拓展“民间外交”渠道。今年9月6日至11日,应丹麦霍尔拜克市政府及丹麦霍尔拜克文化节组委会的官方邀请,街道组织了一支由居民、社区学校师生等组成的文化代表团前往丹麦,并向当地居民展示了剪纸、篆刻、书法、笛子演奏、太平鼓、民族舞蹈等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评价道:“让普通老百姓走出去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外友谊,这种交流更真实、更接地气。”

  据悉,此次交流活动还促使双方签署了《共建友好国际化社区意向书》,推动辖区内北京第八十中学枣营分校与霍尔拜克市剑桥联盟学校OdsherredsEfterskole中学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意向书》,这也为下一步官方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这样一支由普通大众组成的交流队伍与国家组织的专业团队不同,因为接地气,更能吸引当地居民。”李燕梅记得,代表团刚一到丹麦,就看到很多当地居民拉起欢迎横幅,尽管语言不通,但大家都主动帮忙布置活动会场。展示活动开始后,很快就吸引多位丹麦居民“拖家带口”赶来欣赏,他们对现场体验中国传统技艺非常感兴趣。“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用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我们不就是用中国最普通居民的话语、行动讲述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故事吗?”

  据李燕梅回忆,交流期间,代表团还碰到一个特殊的“观众”———一位曾在亮马桥附近居住了5年的丹麦记者。得知代表团要来丹麦的消息,这位记者特意带着家人赶来见“亲人”。“真有老乡见老乡的感觉。”李燕梅说,那刻觉得,社区教育真的不是简单地把教育从学校搬到社区,它有更广泛的拓展空间,不仅仅是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往来,还能促进国际大家庭的融合。“因此,也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精力,踏踏实实去研究、去实践。”李燕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