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让浓浓书香处处溢满湘家荡

——七星街道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嘉兴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8日

   去年5月6日,南湖区七星举行撤镇建街道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七星从过去的城郊接合部,阔步迈上了现代化城市街道发展的新征程。

  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社区教育承担着“化人”的重任。那么,自撤镇建街道以来,七星街道的社区教育进行了哪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和成果?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健全制度完善组织

  七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作为一所由农村向城市过渡转型的学校,扮演着助推转型期居民角色的转变和相关素质提升的重要角色。王卫强于去年就任七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校长,一路见证了撤镇建街道以来街道社区教育的蝶变。“我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是以社区为地域范围进行的、居民自主参与的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现代教育形式。其最重要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性、社区性、大教育性、民主性与现代性。”王卫强表示,我国当代社区教育兴起至今方三十年,运行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方法等正在逐步完善,因此,七星街道开展社区教育也是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第一步要从健全制度、完善组织入手。”王卫强认为,组织架构好似人体骨骼,有了强健的骨骼再加上肌肉的填充,肌体才能真正发挥功能。为全面推进七星街道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街道成立了社区(成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由区域分管领导任组长,中心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域各条线相关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街道社区(成人)教育具体工作,同时成立各社区学校,负责本社区居民的学习培训工作。

  此外,街道还制定了社区教育中心管理制度、会议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社区教育工作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后,街道社区教育的组织架构更健全,人员组成也更合理了,这样才更能发挥‘社区教育’这个阵地的作用,打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王卫强称。

  因需而设逐人而动

  作为“没有围墙的学校”,社区教育能满足社区内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是学历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然而,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社区教育在不少地方都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要让七星街道处处都洋溢着从“摇篮到拐杖”的浓厚学习氛围也并非易事。“我们必须要因需而设逐人而动,设计出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和课程并让他们充分知晓,才能让社区教育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王卫强说。

  记者了解到,七星街道以南湖区“365天天欢乐大舞台”为平台,结合湘家荡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现已形成“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局面,为群众搭建了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文艺爱好者李萍说,她们一群“老姐妹”自发成立了社区排舞队,队伍不断壮大,每当社区有文艺活动时,她们总能上台露一手。

  针对在“两分两换”过程中形成的部分失土农民再就业难的现状,街道在今年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平台,组织了为期15天的“微商培训班”,免费向区域农民开放。70个人的培训班屡屡出现“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

  数据显示,去年街道共开展了各类社区培训和活动282期(场),共计26648人次参与,内容涉及文化娱乐、爱心公益、知识讲座等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基层文化教育活动。此外,街道还开展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街道再接再厉,截至10月底已开展各类社区活动109场,共计4483人次参与;开展各类社区培训65场,共计1922人次参与。“我们的社区教育工作在能较好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还能进行创造性的探索,社区教育特色工作渐露端倪。街道的社区教育正在向构建全面终身学习体系迈进,正在向区域特色化办学迈进。”七星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