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洪山区社区教育现状分析及推进策略的思考

作者:高作旭   来源: 洪山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面积220.5平方公里,辖9街1乡 168个居民委员会(村),常住人口65万,是武汉市文化、科技特色的新型科教中心城区。区内人文特色浓郁,科教智力密集,教育体系完善,共有37所高等院(职)校,167所中小学(幼儿园),5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1所区级社区教育学院,1所区老年大学,5所街道社区学校,5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68个居委会(村)教学点,发展社区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区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大力提倡全民终身学习。通过推动开放公益性文体场所设施,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加快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广泛开展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培训,有力促进了居民素质的提高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特别是2013年3月,洪山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四批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全区不断加快社区教育发展步伐,坚持把社区教育作为“富足洪山、创新洪山、宜居洪山、幸福洪山、和谐洪山”的重要支撑,引智借力、求实创新,努力构筑社区教育的制高点,形成了强力推进社区教育的良好发展格局,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珞南街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关山街“十里科普长廊”被授予“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武汉盲校教师张龙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走出了一条具有洪山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

  一、 我区社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奋斗目标已经确立

  全区立足于“人人享受教育”的宏大愿景,站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高起点之上,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超前筹划,将社区教育工作深度融入到“建设大学之城,打造美丽洪山”的发展背景中,充分认识这项工作对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基本建成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区,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区范围、涵盖居民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管理体制已经理顺

  坚持将社区教育纳入到全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各项规划中,在党委领导下,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的全民终身学习领导小组, 下辖37个成员单位。在政府统筹下,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部门联席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及开幕式;在教育部门主管下,围绕社区教育进行规划设计、制定方案、部署工作、督查推进,不断加强业务上的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社区主体作用,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为社区教育的深入推进铺平道路;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各类民间团体、包括开发商、业主委员会等的联系与沟通,广泛赢得社会对社区教育的支持;面向全体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现已形成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运行机制趋向完善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教育局的全力推进下,在各街道、社区的努力实施下,社区教育工作在探索中有序发展、在磨合中高效前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

  1、经费统筹有保障。区财政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全区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列入每年预算,近两年已达到4-5元/人年的标准。同时,街道每年以一定比例进行投入,有条件的社区自筹一部分经费,逐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街道投入为辅”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2、责任落实有分担。围绕社区教育发展,形成了以区级统筹协调、宏观指导;街乡科学安排、合理布局;社区严密组织、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

  3、资源共享有联动。建立起了组织联动互商、信息联动互通、服务联动互惠、爱心联动互助的资源共享机制,充分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协调性、服务性和便民性。

  4、合作共建有依托。不断加强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各成员单位和各类社会团体、机构、学校的合作共建工作,形成了条块结合、多方合作、多元共建的良好格局。

  5、成果展示有平台。创办《洪山社区教育》刊物,进行社区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宣传;每年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和开幕式活动、举办各类特色活动评比,展示社区教育的成果。

  6、品牌示范有影响。大力开展“一街一品”活动,积极培育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形成了品牌集约效应。珞南街被评为国家级示范街道、关山街和狮子山街被评为市级示范街道、关山街的“十里科普长廊”、卓刀泉街的“雅行教育”在省内外享有较大影响。

  7、评估激励有成效。先后评选出一批市民“学习之星”,区级示范性社区、实验街道,示范性街道、优秀实验项目,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激发了街道、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全民终身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全区社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教育网络全面构建

  在充分总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社区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起了深受居民欢迎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网络。

  1、多层次。充分发挥好社区教育学院龙头作用、街乡社区学院分院主体作用、市民学校便民作用,构建起坚实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2、全方位。在教育对象上,全员涵盖了从朝阳(少年儿童)到夕阳(老年人)的各类人群;在教育过程上,全程体现了群众性、基础性、针对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全面包含了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人文素养、科普常识、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家政服务、花卉种植、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

  3、开放式。通过场馆的开放,拓展社区教育的实践空间;通过内容的开放,让社区教育面向群众举办、吸纳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通过平台的开放,如常规教育平台、远程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各类展示平台等,营造“我学习、我快乐;我参与、我进步”全民终身学习氛围。

  (五)教育内容全面覆盖

  在“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理念下,针对各类人群、兼顾专项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月嫂培训;面向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如四点半学校、暑期培训班;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面向老年的闲暇教育;面向再就业和择岗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面向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残疾人再就业培训等菜单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六)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依托洪山科教人才密集的智力优势,广纳贤才,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社区教育水平。

  1、引进引领发展的专家团队。广泛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引进了一个由9人组成的,涵盖多领域、多层次的专家团队。他们定期为全区社区教育指方向、出主意、解难题,指导课题与教育教学研究。

  2、聘请贴近居民的兼职教师。从教育、卫生、司法、科技、文化等行业聘请优秀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坚持定期到各街道、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法律咨询、技能实训等宣传培训活动。

  3、培育业务精湛的专职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面向社区管理干部、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专(兼)职教师分别组织开办了高级研修班、素质提高班、学历提高班、各种专项培训班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4、建立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库。充分挖掘区内人才与教育资源,集结区内热心公益的老干部、退休教师、行业技术能手以及高校大学生,建立志愿者队伍库,实行动态管理,激励他们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基地建设进程加快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做出大效益,做成名品牌”的要求和“办开放性大学”的未来发展目标,2013年8月,我区正式成立了有正式编制和独立校区的集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教科研指导中心、学校资源建设中心为一体的“洪山区社区教育学院”。同时,加强了区老年大学、街乡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分院、社区市民学校、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了“区-街-社区”三级教育网络基地建设。

  (八)教育科研初见成效

  以课题研究和实验项目为依托,着力加强对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服务实践。区级课题《社区资源共享共建合理利用机制研究》获湖北省优秀成果奖;珞南街、关山街的实验项目被评为全国实验项目,另有2个实验项目被评为市级优秀项目、7个社区项目被评为区级实验项目。同时还聘请高校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知名专家、学者指导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现已形成国家、省、市、区多级课题并行研究的良好格局。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不够均衡

  近几年,在政府的引领和扶持下,我区社区教育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各街道、社区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工作的深度不同,社区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2、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启动和推进,少数街道、社区对于教育发展的主动性不够;各职能部门之间,各类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社区教育的激励机制与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

  3、内涵不够丰富

  社区教育在内容上层次感不够强,缺少系统的特色课程;在形式上载体不够丰富,对数字化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的作用发挥不够;在途径上沿袭传统的模式多,开拓性的创新不够。

  4、参与不够充分

  社区教育虽开展了大量丰富多采的活动,但活动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精细化程度还不足、常态化实施不够有力,社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还有待增强,居民的参与度还有更大的空间。

  5、特色不够鲜明

  对社区教育的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缺乏深度挖掘和精细提炼,对特色品牌的持续性维护、深入性拓展、常态化运作还有待精心打造,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还有待增强。

  二、我区社区教育推进策略的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终身学习理念

  始终把“人人享受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断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把社区教育工作提升到公益事业的高度来对待,提升到民心工程的高度来安排,提升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的高度来思考。多宣传、多展示,争取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以扎实的工作、显著的成效,不断增强社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创新自主学习模式,努力形成网络自主、社区学校自主、团队自主、主题活动自主的“四自”学习模式;紧紧依托六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推进社区教育的开展,充分彰显社区教育的社会性。

  (二)进一步夯实基础能力建设

  抓住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强力推进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办出品牌。把区社区教育学院打造成为集研究站、信息站、交流站、服务站于一体的省、市一流的知名学院;把街社区教育学院建成有实体、有组织、有培训、有规模的教育阵地;把社区市民学校建成有基地、有计划、有课程、有师资的深受居民欢迎的学习园地。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是社区教育后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专业化发展等研究,促进师资队伍职业、专业能力的提高,探索适合区域性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的路径与机制,建立专业训练、继续教育、资格认证和评价考核等专业制度,打造一支优良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开办社区干部学历提高班,鼓励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升;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分期分类举办专兼职教师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社区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到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上来,努力推动社区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区社区教育学院组织、统筹、示范、指导、服务的功能,加强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建立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了解居民的学习需求,根据学习需求开发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资源;要求区、街、社区每年各开发1-2门特色课程,定期进行特色课程评比活动;根据社区教育课程的特点,确立课程开发的目标,按照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多元性课程资源覆盖各类群体,努力形成系列特色化、品牌化课程。

  (五)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管理

  按照社区教育的规律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社区教育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狠抓落实,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管理方式,促使管理工作上水平。阵地建设上力求学有其校、校有其师、教有其课;课程设置上力求完善,教学内容日趋丰富、教学规模逐步扩大;培训管理上力求规范,以计划性取代随意性、以规范性取代自主性;终极目标上力求达成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便捷开放的教育网络、广泛有序的社会参与、特色鲜明的实践品牌。

  (六)进一步确立经费保障机制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最终实现学习化社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财政支持系统,即建立多元投入的财政保障机制。将社区教育的发展纳入到区、街道、社区工作目标中,在社区发展中进一步优先考虑社区教育的发展,逐步形成区、街两级经费保障为主、社区自筹为辅的机制。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向两端倾斜的力度,帮扶困难社区、打造品牌社区;进一步健全社区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经费的利用率,以项目下达经费,确保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的比例适度,真正做到经费的使用专款专用,配置科学合理,杜绝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强对下拨专项经费的监管,确保资金和人员的安全。此外,还可发挥市场的作用,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扩宽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渠道。

  (七)进一步拓展资源整合空间

  采取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方式,实现区域内包括场馆、基地、设备等硬件资源,师资、课程、培训、活动等软件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为居民学理论、学科学、保健康、享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1、加强区域整合。坚持“教育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教育化”的原则,以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为基础,打破区域内各教育资源间界限,提高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利用率,全面统筹社会教育大资源于社区教育名下。

  2、深化高位整合。继续发挥好区内高校智力密集的优势,不断深化高校与社区教育联盟,通过共同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共同举办“高校社区教育论坛”,共同开发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模式。

  3、加快网络整合。充分满足社区成员的个性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整合、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提供现代、高效、便捷的网络资源,形成一个覆盖面宽、功能强、效率高、满足度大的社区教育网络,为市民在家里学习、在家门口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八)进一步丰富数字化网络资源

  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数字化资源水平,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不断提升区级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平;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教育网络平台的有效对接;创建数字化社区,逐步实现从网络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将各地特色课程汇集其中,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

  (九)进一步彰显特色品牌示范辐射作用

  特色品牌是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了特色品牌就有了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影响力,就能成为社区教育持续、优质发展的强大动力。定期组织开展示范性社区交流展示活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每年各街重点打造1-2个品牌社区、每三年评选一批区级示范性社区;着力打造区级社区教育品牌;每年由各街推选1-2个社区作为特色品牌工作的试点单位,由区社区教育学院负责重点指导与推进,并在年终进行专项交流活动,通过特色品牌的推动和引领,实现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十)进一步加重社区教育科研含量

  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是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积极培育适应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学术研究团队,凸显科学研究的作用,以科研引领社区教育实践;重点围绕社区教育课程体系、队伍培养、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总结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制定社区教育科研指南,指导区、街、社区三级自选课题,开展理论研究;每年组织一次优秀论文、课题成果交流、评比活动;每年编发科研课题成果集,如示范性社区成果集、实验项目成果集、特色课程成果集等;每2-3年开展一次优秀成果的评审及展示活动,不断总结社区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中探索规律,寻求有效的发展路径。

  (十一)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1、建立领导督查制度。主管社区教育的领导要经常到街道,到社区,听取基层对于社区教育的建议,直面社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跟踪督查指导。

  2、建立社区教育视导员制度,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重点扶持一批社区教育的薄弱社区、重点打造一批社区教育示范社区。

  3、采取分类推进方式,把社区按照社区成因分为单位型、小区型、混合型社区;按照社区发展现状分为基础建设期、自主发展期、优质发展期、特色彰显期社区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社区教育交流与展示活动,做到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4、加强对社区教育的指导,要求每个社区定好位、确立好发展目标,区、街两级进行针对性指导,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水准。

  (十二)进一步创新评估激励机制

  社区教育评估激励机制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创新社区教育评估激励机制对区、街道、社区的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开发等内容形成评价性结果和认定,以评价激励改进存在问题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坚持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并用。对社区教育进行分级综合考核评估。同时加强对专项工作进行定期评比表彰,并择优上报国家、省、市,力争获得更高的荣誉,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社区教育是一项历时弥久、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它肩负着创建学习型城市,提高广大市民素质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动态发展,社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彰显鲜明的时代特点与现代气息,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当前洪山区正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我们应集中民智、整合民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用扎实的工作创造出社区教育的新成绩,用踏实的行动奏响社区教育的新篇章,为把我区早日建设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