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学堂”让学院人拥有了成就感
甘井子社区学院辛寨子分院(辛寨子社区大学)——“辛学堂”是在辛寨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辛寨子地区文化教育建设促进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具体指导下,由街道辖区内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居民共同参与创办和管理的一所面向辖区全体居民的非学历教育学校。5月3日,“辛学堂”揭牌仪式在书香门第社区广场上举行。市、区领导、区教育局、文体局、社区学院、辛寨子街道以及各村(社区)相关领导、辖区企业家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辛寨子新乡贤等来宾出席了仪式。
仪式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林,区政府副区长艾华与辛寨子街道领导共同为“辛学堂”揭牌、为孔子像揭幕。在此居住十余年的魅力社区居民王慧荣代表学员发言;“百名教师进社区”代表邓美红老师承诺精心备课,用心授课,不辜负居民学员的期望;仪式后,与会来宾对“辛学堂”内部建设及课程进行了参观。
走进学堂内,“四点半”课堂、剪纸课、书法课和手机摄影课正在授课,云课堂教室实况转播家家乐社区分学堂的健康讲座……这熟悉的一切不禁让人想起了“辛学堂”的成立过程。
“辛学堂”在萌芽阶段,辛寨子街道领导就与社区学院领导商议,要打造一所面向辖区全体居民的非学历教育学校。学院领导建议要按照社区分院的标准去设计,并责成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具体帮扶。接到任务后,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多次与街道主管教育领导以及具体负责人进行沟通。在学校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受此工作启发,最终还促成了“推进社区教育分院实体化建设”写进了全区教育十三五规划。
“辛学堂”在筹备阶段,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与辛寨子街道具体负责教育的负责人多次到“辛学堂”进行实地调研,从标识设计、功能教室设计、文化墙设计等进行研讨,确定了“辛学堂”的雏形。
“辛学堂”在试运行阶段,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与“辛学堂”具体负责人就课程设置、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沟通,确保管理规范,运转正常。
近期,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正与“辛学堂”负责人一起就学校办学的运营方式、品牌培育、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尝试,力求让“辛学堂”为全区社区分院的发展树立标杆。
伫足甘井子社区学院辛寨子分院的牌匾旁,凝视“辛学堂”三个大字,心里充满了自豪感与成就感……
辛学堂简介
辛学堂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辛寨子地区文化教育建设促进委员会具体指导下,由街道辖区内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居民共同参与创办和管理的一所面向辖区全体居民的非学历教育学校。于2016年10月成立,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坐落于辛寨子街道书香门第社区(安居园27号),共设立分学堂16个,学堂实行校董理事会制度。
辛学堂秉承“仁心随喜,举止斯文”的校训精神,充分挖掘辖区物质资源、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发挥地区优势,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采取免费、付费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开设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养生休闲、科学普及、志愿服务、职业技能等六大类数十门的综合性教学课程,突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采用网络教学(云课堂)、驻点教学、开放教学等形式,服务于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满足辖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多样化需求,提升地区居民文明素养和生活品质,努力打造以“人的城市化”为目标的文化示范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