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浙江:参观民间博物馆,拓展终身学习场所——记海曙区社区学院党日活动

作者:施成红   来源: 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0日

久违的阳光给宁波增添了春意,3月13日,海曙区社区学院的党员和老师们分别来到海曙区居家博物馆、耕泽石刻博物馆和王升大米食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参观考察。

IMG_2383.JPG

活动现场组图

为进一步整合利用公共教育资源,拓展市民终身学习场所,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能力,此次党日活动,老师们深入调研,挖掘体验式民间博物馆。

家道昌盛,民族兴旺。居家博物馆是农民收藏家翁林芳的杰作。翁林芳持之以恒,集腋成裘,将20多年来有关家具搜罗汇集,按宁波民居的格局精心布局,历时四年形成目前的规模。"雕床馆"里展示的是一些不同风格的床;"大同堂"展示的是接待客人的大厅;"真隐堂"则布置成旧时的私塾和书房;"小姐楼"展示了古代大家闺秀的生活;"红妆厅"里都是宁波小娘出嫁时置办的嫁妆……居家博物园还在加紧筹建“航天科技体验中心”,计划设立航天文化广场、太空农业栽培园、太空剧场、航天珍品馆等,力争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航天科技体验馆。居家博物馆的老家具、老器具琳琅满目,让人叹为观止,老师们漫步庭院回廊,亭台楼榭,感受温润的时光足迹。

耕泽石刻博物馆,是一家民营博物馆,荟萃了各类石刻展品2000余件,意为“耕作为本,泽被湖山”。院内有6座明清结构的古建筑,包括从下应江陆村整体迁移过来的忻江明故居、赵叔孺所题“紫气东来”门楼两处文保点,建筑面积6200余平方米,有风泽园、鱼乐园、放生池、景观长廊等景观及明清建筑为主的9个展馆。汉代的香炉、唐代的经幢、宋代的石鼓、明代的花台、清代的石狮……在这家民营博物馆都能看到。老师们置身其中,时刻感受到“人在屋中,屋在水中”的妙趣。耕泽石刻博物馆已经与宁波大红鹰艺术与传媒学院签约,在该馆设立梅园石刻工艺实践教学基地。馆内还引入中国传统艺术——碑拓,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汉字的魅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精神要求,海曙区十分重视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的建设,高桥镇王升大博物馆是浙江省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王升大”米号,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以“升大粮足、老少无欺”著称。王升大博物馆不仅有米食文化、农耕文化、酒文化的展示介绍,更有与品牌文化相关的丰富生动的家风家训故事。作为首批浙江老字号的“王升大”,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按时令制作米食。“正月元宵裹汤团,二月里学状元糕,三月清明做靑金团做黑饭,四月立夏做粉蛋,五月端午裹粽子……”走进王升大博物馆,老师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青金团制作体验活动。

习近平曾经指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关系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经过体验活动,老师们深感弘扬传统文化,激活民间力量,合理利用、适度开发,才使文化瑰宝焕发时代的光彩,作为终身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改善挖掘民间博物馆内涵,拓展市民终身学习场所,构建开放共享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居民的终身学习需要。党员们更是纷纷表示:立足本职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一步一个脚印为终身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