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山东省威海环翠社区文化 "大学堂"开在百姓身边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0日

   每到周末,环翠区温泉学校里处处都能看见社区居民的身影:有的漫步在“心泉长廊”,感受雕塑与油画的高雅之美;有的奔跑在奥林运动场,享受足球带来的运动之乐;有的在图书室阅览,或在计算机室畅游网络,学习新技术……

  学校和社区资源开放,是环翠区着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环翠区教育局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和谐”的原则,积极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依托学校和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日常教育培训活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和特色项目活动,搭建起了社区教育的“大学堂”。

  社区教育提档升级

  9月30日,环翠区智慧学堂正式注册更名为“威海市环翠区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听到这个好消息,社区居民们心里乐开了花。名字变更的背后,是环翠区社区教育资源的上档升级。这意味着,社区教育服务中心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争取到资金,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居民们能有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教育资源了。

  这一资源红利给社区百姓带来的实惠显而易见。10月9日,正值九九重阳佳节,东北社区活动室里欢声笑语,72名老年人正在跟随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张伟伟老师一起体验“抓快乐”的小游戏。老人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边参与,边学习,还能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既感到自己经验的价值,又能从别人的分享中获得启发,社区教育服务中心邀请的这位心理老师真有办法!”居民谷振芬说。

  “社区里缺少专业的教师,而专业学校门槛高,路途远,居民不想进。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则弥补了这一短板,顺应居民需求,选拔优秀专业教师志愿者,将公益课堂开进社区,为居民送去教育培训的及时雨。”环翠区教育局社区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外,学校资源积极对外开放。每月最后一个周二的下午学生放学后,来自南山、塔中社区的居民会如约来到南山小学、塔山中学阅览室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静静地阅读。“真没想到,学校图书室竟然有这么多种类的书籍,我们社区居民也是沾了学校的光了!”社区居民王女士对此赞不绝口。

  “今后,区教育局将继续依托环翠区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各部门,加快社区教育阵地建设,实现社校资源更大限度互补共享,既更好地满足居民学习的需求,又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更好的环境。”环翠区教育局局长高军说。

  打造学习品牌项目

  “看,我的朋友圈有人点赞了!”“哇,我会发语音消息了!”西门外社区的活动室里,一群头发花白的大妈大叔们正开心地跟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王艳老师学微信,期间不时发出惊叹声。

  不少中老年人也渴望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跟老伙伴们聊聊天、叙叙旧。环翠区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到老人们的这一学习需求后,立即组织志愿者老师走进社区,给老人们开起了“小灶”,私人定制了学习微信等学习项目,为老百姓提供最接地气的服务。

  学微信只是环翠区社区老人公益课堂——俏夕阳乐学园的学习项目之一。据了解,智慧教育社区服务中心直接服务覆盖20个社区70%以上的老人。俏夕阳乐学园中,老人们可以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如合唱、舞蹈、剪纸、绳编、电脑手机操作、隔代教育等,通过学习,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增多交友,提高生活质量。

  除社区老人公益课堂项目外,社区服务中心还将外来务工子女成长教育项目列为重点学习品牌项目。其中,“青青园中葵”项目,就是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的快乐园。

  据了解,威海七中、羊亭学校、千山路小学、北竹岛小学等多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均超过70%。环翠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来环翠区接受义务教育人数逐年增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小学衔接不畅、性格极端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环翠区教育局号召各学校将关爱和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当作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学校对留守流动儿童分层调查研究,将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并整理归档,实施跟踪管理。不仅如此,环翠区各中小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传统节假日心系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妈妈”的温暖。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组织心理教师开展“爱让星空蓝起来”等心理辅导活动,每周安排拥有国家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在心理咨询室轮流值班。

  10月22日,在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策略”报告会,近300名家长参加了报告会,这是环翠区教育局主办的第38期家长培训报告会。环翠家长学校科学系统有针对性地引领和提升了全区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为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增添了活力。

  与此同时,环翠区教育局同步开通了环翠网上家长学校,设置了家教百花园、学科指导、德育天地、关爱行动等10多个子栏目,在实现家庭教育资源信息共享的同时,为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提供了另一个便捷通道。

  开展终身学习活动

  “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日前举行的环翠区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环翠区副区长隋良杰说,此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旨在宣传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推进全民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引导广大居民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全民终身学习正在环翠区逐步实现常态化:

  普陀路小学每年举办“生态节”活动,都会邀请社区居民参加体验,该项活动既有丰富的以环保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互动游戏内容,又有结合地方生态和人文特色的新游戏,吸引了周边2000多个家庭、约1万公众热情参与。

  羊亭学校每年都会邀请社区居民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以笔传情 以画会友”活动,社区居民和孩子们拿起画笔与学生一起潜心学习,互相切磋,共同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还有实验中学及北校区的“国色天香 国画班 沙画班”、城里中学和威海十中的“E网空间”、实验小学“德音雅乐”、千山路小学“蕙质兰心”玉米皮编织、北竹岛小学“快乐葫芦丝”、望岛小学“金歌嘹亮”、锦华小学“心育育心”、统一路小学“悦读空间”、古寨小学“特色剪纸”……越来越多的学校活动中闪现着社区居民的身影,以活动为载体,将终身学习深深印在社区居民、学校师生的心里。

  据了解,目前环翠区所有中小学均已组建教师志愿者队伍,推出“学校—社区”互动选课模式开放办学,免费向社会开放特色公益活动课程,部分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大手牵小手”校外实践,举办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构建校外教育的新格局;加快社区教育阵地建设,实现社校资源更大限度的互补共享,更好满足居民终身学习需求。

  除了搭建学校载体外,环翠区还积极顺应群众需求,不断强化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服务。各镇街和相关部门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群众参与全民学习提供平台。广大社区、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发挥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优势,为社区居民学习提供好服务。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终身学习活动中,做好典型做法的经验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全民参与、互帮互助的浓厚学习氛围,为‘活力之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环翠区教育局分管社区教育工作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