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量身定制,让社区教育更接地气
“一校一品”助社区教育更多元
鹿城区社区教育重视多元化、优质化发展,芳园社区的文化健康教育、洪殿社区的科普教育、八仙楼社区的传统文化教育、蒋家桥社区的残疾人教育、清风社区的廉政文化教育……各社区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坚持“一校一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孩子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存在一两个小时的‘真空期’,谁来接小孩,接来后放到哪里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许会让许多上班族纠结。庆幸有了社区的四点钟学校,我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家住春秋社区的吴女士说。春秋社区将立足实际,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社区分校特色品牌建设。早在2012年就利用社区地下室建成春秋社区青少年文化教育活动基地,并在基地内设置了书法、音乐、棋艺等培训班。该基地的建成为社区未成年人放学后自由参加兴趣文化活动创造了场所条件,从而成为我市首家社区“四点钟学校”。除此之外,社区还紧扣“寒暑缤纷假日”、“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着社会学习类、成长益智类、手工实践类、生活经验类、趣味娱乐类等教育活动,为未成人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桂柑社区则倾力打好老年教育牌,老年学习苑自开设课程以来,先后已有省老年电视大学、舞蹈、音乐、时装走秀、太极、电脑、中华韵形体养生舞蹈等班级。社区分校又与网络结合,专门建起了以邻里、兴趣爱好者、老年人家属为主体的社区“邻里互助”微信群。同时社区集结各界爱心志愿人士资源,于2014年5月开始,每月为辖区内当月生日的80岁以上空巢老人,举办“慈孝生日宴”活动。社区与温州网爱心屋、市慈善总会的健身分会、182义工队、第七人民医院、中医院等10余家单位都建立了长期合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心理辅导等服务,并为100多位老年人免费安装了“990一键通服务”,使老年人在家就可轻松享受各类的便捷的上门服务。
“社会共办”助社区教育更广泛
各地区在师资、经费缺乏的情况下,温州形成了“大社会办社区教育”的新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教育,如联合文化场馆、活动中心、祠堂、社区、企业、学校等共同办学,资源共享,做到 “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并依靠群众力量,组建志愿者队伍,形成社区教育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以宗祠文化为依托,以“孝文化”为主线打造村民中心,颇有特色。依河而建的“二十四孝”文化长廊,两侧青石栏杆上刻着《三字经》、《弟子规》、《育儿经》诗句,顶部绘制了精美的“二十四孝”图案,寓意“仰首知孝”。“我们这一辈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多,这个长廊让我们多了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位村民如是说。通过这个平台,“三心四德”在该村得到弘扬,孝文化在此蔚然成风。每月一次的大榕树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以孝文化和传统文化为重点为村民们普及知识。据该村文化礼堂负责人介绍,“每次开讲,少说有七八十人参加,最多的时候有两百人左右呢。”每逢传统节假日,该中心还组织专题讲座,吸引村民参与。与此同时,这里还是村里的青少年活动基地和技能培训中心,每逢寒暑假或节假日,就能看见孩子们打篮球的身影、老人妇女看书读报、学技能的场景。
同样是在平阳县的腾蛟镇社区学校,没有一砖一瓦,没有一位教师,却在2013年5月创办成功。书法培训班到霁山碑林、谢侠逊碑林体验书画大家的恢弘气势,文化学习班去苏步青故居感受勤奋与刻苦,羽毛球班到附近的学校操场进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聘用大批有特长有责任感的热心人士,腾蛟社区学校虽挂牌在腾蛟镇文化活动中心,但上述地点均成了社区活动的场所。社区学校开设了象棋班、书法班、羽毛球班、乒乓球班、门球班、腾蛟名人学习班,课程丰富,活动有序。且活动班不受场地的限制,真正做到“动”起来。
“独立法人”让社区教育更主动
瓯北社区学校坐落于瓯北黄金地段,处于“五花一岛”六大居民区的中心,交通便捷。学校占地18.78亩、绿地面积4337平方米,校园环境良好。学校拥有独立校舍,总建筑面积达4300平方米,除了普通教室还设有图书资料室、电脑室、书画室、阅览室、会议室、成人活动室、展厅,所有教室均配齐多媒体设备。场地内另设有永嘉县图书馆瓯北分馆,拥有借阅图书2.1万册,各类报刊杂志60多种。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兼职教师58人,志愿者队伍388人。
独立的校舍、独立的师资,让瓯北社区学校提供的社区教育更加主动。群众需要什么,就能培训什么。社区学校从瓯北企业实际出发,面向有学历要求的居民开展学历教育,并与双证制教育相结合,在鞋业协会设立分校,开展鞋企业职工专业培训和职工文化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作为永嘉试点“校企共同体”建设的纽带,瓯北社区学校老师罗志刚与红蜻蜓鞋业共建培训项目、教学团队、教学基地,共育校企文化。而“校企共同体”建设,是永嘉深化社区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亮点。岗前培训以及鞋类导购员培训系列教材,均来自于入驻该企业的社区专职教师指导团队。“我们新入职员工,接受社区学校提供的企业文化、安全知识、环境管理等一整套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员工不但能获知所需岗位技能,也可获得相应学历证书。”该企业培训部负责人介绍。
在永嘉县拉链之乡桥头镇,拉链文化“校企共同体”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由桥头社区学校、桥头镇拉链协会、浙江坚美服饰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建设,社区学校提供场地并派专职教师参与管理,协会、企业提供经费支持并派拉链技术能手进行专业指导,顺利建成了桥头镇拉链技术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