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非遗进校园 让“双减”政策落地开花
3月16日,北仑柴桥街道开展“送文化·进校园”活动。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人也变身为“老师”,纷纷走进了校园给孩子们送去文化大餐。街道把地方特色非遗、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中,让当地传统文化与学校无缝对接,让“双减”政策落地开花结果。
每周三下午,省级项目造趺非遗传承人周翠珠会带着道具来柴桥实验小学造趺排练厅授课。“我带出的学生一批又一批,有些都已经毕业了,每次看到我都会叫我周老师。我很开心造趺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不至于后继无人了。”市级索面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汉祥来到柴桥实验小学老味道馆,每次都会带着自己做的索面给同学们一起品尝,并告诉他们索面该如何制作,每次同学们都要忍不住拉上一拉,试一试手感。
不久前,柴桥实验小学老味道馆开馆了,邀请柴桥老街生煎老板胡光明来到现场,与孩子们面对面教学指导制作生煎。“同学们能做成这样的生煎已经非常不错了!”柴桥老街生煎传统手工艺人胡光明一边吃着同学们的生煎一边说着。柴桥街道手工艺人、北仑区文化能人王慧琳来到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芦江书院为孩子送上传统手工编织课程。在王老师手把手细心指导下,每位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手工作品。这是一项精细的活动,既需要有充分耐心、细心,又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此次传统手工、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本地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
据悉,柴桥街道今后还将安排更多的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进学校助力双减政策,弥补非遗传承仅靠师徒传习的单一模式,濒临失传传统文化技艺也可得以抢救性恢复,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