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北京市政协委员线联平: 做实社区教育 提升文明素养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7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现在正处于建设副中心并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过程中。但是,与实现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目标相比较,市民的文明素质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一些区域和领域,还存在着人口素质的‘洼地’现象,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不匹配。”在此次北京市政协全会召开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原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向记者谈起了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话题。

  在线联平看来,当下北京市人口素质的“洼地”主要表现在:市民基本素质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不相符;社会公共服务中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素质不突出,影响力不足;准确反映北京风貌的文学文艺精品力作太少;缺少对市民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体系和载体等。

  “现在好多人似乎听不懂礼貌的话语体系。有一次我赶地铁去开会,由于时间紧,我就对前面的人说‘劳驾’、‘对不起’,大家似乎听不懂。我只有一边挤着一边说‘麻烦请让一下’,大家才明白。”线联平用自身的经历反映出当下很多人语言文明素养的缺失。为此,他从社区建设、挖掘文化建设、社区教育等方面入手,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了建议。

  “现在一提文明礼仪教育,就谈学校教育,如果家长不做好表率,学校教育再多,家长在家的言谈举止很容易就把孩子影响了。”在线联平看来,文明礼仪教育,只靠学校力量还不够,还要重视社区建设,把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教育培训纳入人口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责中。”线联平说,现行的人口管理和服务是以居住地为主进行的,要扩大居住地对人口管理的职能职责。无论是户籍还是非户籍人口,都应该接受多种形式的市民文明礼仪素养教育并且达到一定的标准。他建议市区社会工作部门通过建设、评选文明社区增强动力和活力,提高社区建设效果。

  “据我了解,文明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还不太理想,有部分地区的年人均经费才一元钱,这和要做的事情比起来,差距太大。” 线联平特别提出要加大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针对北京城市文化建设,线联平委员还提出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充分挖掘古都北京的文化,并以其为底蕴修复优秀的城市文化体系。在他看来,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思想不仅要关注现代、不仅注重国家,还要突出北京文化(也包括人文精神)的特色,以此特色作为首都、国际大都市的支撑,从而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知程度。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线联平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民众对北京传统文化的认识尚存偏差。他希望通过政协委员的建言呼吁,能正确引导民众对北京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希望相关部门通过深度开展对北京文化的研究,总结推广其精华部分,纠正对北京传统文化的曲解和误读,积极宣传正能量。“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最好下力气培育几部反映北京优秀文化风俗习惯的文艺作品,让民众的精神文化生化更加丰富多彩。”线联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