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合肥市教育局等九部门联合出台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实施意见

来源: 合肥在线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6日

  日前,合肥市教育局联合民政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团委、科协九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合肥市将初步形成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制机制。增创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个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2个国家级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示范县,20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培育一批社区教育活动品牌、社区学习团队和“百姓学习之星”,试点推进“市民学习家园”建设,全力打造“尚学之都”。

  同时,合肥市将根据不同社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探索推进“市民学习家园”试点建设,逐步构建市民“十五分钟学习圈”。注重为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残疾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学习服务。发挥“市民学习家园”的核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单位建设,构建“市民终身学习圈”。

  推进基础建设构建四级网络

  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通过整合资源,构建社区大学(市级)-社区教育学院(县市区)-社区学习中心(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依托合肥社区大学设立合肥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开展。

  明确社区教育机构职责,社区大学、社区教育学院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负责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相关业务指导等。社区学习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指导社区学校工作,培育社区教育活动品牌。社区学校依托“合肥终身学习网”数字化资源,根据居民需求,为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办好居民“家门口学校”。

  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和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单位在体系构建、资源共享、投入机制、队伍建设、信息化应用、市民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整合开发资源

  探索教师进社区

  开放共享学校资源,积极推动学校与街道(乡镇)、社区合作,有组织地做好在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引导和支持各类学校向社会开放共享学习资源,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进社区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各类资源,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实现一个场所、多种功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区居民的开放共享水平。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学习场所和设施,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便利。引导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

  丰富内容形式

  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

  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依托合肥社区大学,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通道。实现个人学习信息存储、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与转换,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激励市民终身学习,建立市民终身学习账户和管理系统。

  未来,合肥市将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探索推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合肥市全民阅读活动推荐优秀图书书目”,供市民选择阅读。积极开展才艺展示、成果展览、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

  “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居民生活各方面。”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饮食和医药的研究阐释,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生活中。

  充分利用“全国数字化社区教育推进行动”试点项目的实施及推广,对接“智慧合肥”建设目标。依托合肥社区大学,加大信息技术在社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合肥终身学习网的注册率和点击率。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积极探索微视频、微讲座、微课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开展微信学习平台建设,完善线上学习激励制度,激发广大市民网上学习兴趣,延伸数字化学习的服务模式,倾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学习教育需求。

  提高服务重点人群的能力

  开展校外教育

  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推进老年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环境,完善老年人社区学习网络。组织实施老年人学习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开展老年人感兴趣的学习课程,引导老年人开展读书、讲座、研讨、参观、展演、游学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逐年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率和满意度,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探索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引导和支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院校在校学生到社区教育机构参加志愿活动,充实社区教育机构师资和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和家长课堂,开展有利于社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体验活动,填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时间衔接真空。

  广泛开展多元社会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面向辖区居民免费开展社会培训,鼓励农民采取“半工半读”形式,就近接受职业教育。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不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

  推动品质提升完善智能化学习平台

  依托“合肥终身学习网”,为市民提供公益性的开放学习服务。推动各区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的个性化建设,完善市级平台与各区学习平台的数据连通,打造全市互联的智能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硬件建设,拓展网络带宽,到2020年,能够支撑500万级用户服务,至少2万人同时在线学习。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多节点、分布式的资源存储网络,适应海量学习资源的对外开放和优化用户体验。开发微信学习平台、完善移动APP等向市民提供智能化、基于位置、社交化的学习服务。

  依托合肥社区大学加强全市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加强对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课程开发的业务指导。开展学习需求调研,结合合肥人文历史和民俗民风等特点,建设一批本土化特色课程资源。探索制定课程超市和学习地图的准入标准,鼓励各类院校、中小学、幼儿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机构在“合肥终身学习网”开设在线课程。

  引导和支持社区充分调动辖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内“有学者、有才者、有力者、有闲者”的积极性,充实社区兼职教师队伍。发挥辖区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社区教育骨干培训力度,市本级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教育专干培训。鼓励在肥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社区教育相关专业,鼓励引导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社区教育工作。

  完善保障措施

  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意见要求,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提高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事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成立由政府主导的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相关工作的规划、协调、检查和指导。强化教育部门的统筹协调、规划研究、标准制定、指导管理、监督检查、公共服务等职能。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教育部门要积极完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把开展社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确保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落实到位。民政部门要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街道管理创新、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逐步加大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门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区教育提供必要支撑,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科协要将《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及科普能力建设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体育部门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在社区的实施。团委要加强对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帮助社区少先队解决遇到的问题、困难。

  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种渠道筹措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完善督查评价机制。把开展社区教育督导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社区教育统计制度,加强对社区教育专(兼)职工作者、专(兼)职教师、志愿者和社区教育发展情况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建立社会第三方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定期开展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满意度的测评。

  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体的宣传推广,大力宣传全民终身学习成果以及终身学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合肥社区教育推进发展的过程、亮点与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