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湖镇长石村举办老年人“老有所为”讲座
进入老年后,因为人生的角色转换了,老年人的心理、行为也有相应的转换,但也有一些富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还未老,比起青壮年拥有丰富经验、见多识广等优势,还可以有作为。但老年人毕竟年事日高,这个“为”如何把控呢?1月10日,宁波镇海九龙湖镇长石村老年电大为大家上了一堂老年人如何正确“老有所为”的讲座。
讲座一开始,潘长荣校长为大家解释了“老有所为”的含义。老有所为是一种“积极养老”,是指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后,愿意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那么如何“老有所为”呢?1、“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做到老”。老年人到老年学校学习,享受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并学以致用,用余热回报社会。2、投人公益事业。对于老年人来讲,从事公益事业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是滋养生命的营养液,是产生生命激情的动力源泉。3、分担家务。人老了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依赖性和懒惰性,特别是男性老人,平时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男子习气,退休后一下子很难改掉这个毛病。要学会放下架子,摆开阵势,学一把厨艺,替家人炒几个菜,拿起扫把清理一下卫生,做一些平时自己很少做的家事,尽管笨手笨脚,干出的活毛毛糙糙,但创造的气氛不同凡响。
老有所为,不是一个苛求性的命题,是一种自愿行为,因人而宜,力所能及,已属可敬之列,若能适量拼搏,干出些轰轰烈烈的事迹来,那是多么了不起的晚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