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舒家渡社区隆重举行新学子开笔仪式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又有一批新学子进入新的学校,开启新的旅程,为了让新学子们难忘开学第一天,铭记启蒙第一课,和盛镇舒家渡社区教育工作站、和盛小学、文昌书院友情联袂,于2020年9月10日上午,在和盛小学隆重举行以“幸福摆渡舒家渡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开笔礼仪式。
“开笔礼”是中国古代人生四大礼之首,是中国传统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俗称“破蒙”,标志着学童从此开始进入学习阶段,是我国古代极为隆重的一项典礼。通过开笔礼,让新学子们把上学求知作为一种神圣使命,从中感受、体验勤学苦习、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行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
开笔礼第一礼——知书明理 正衣冠
正衣冠即检查衣扣、整理衣领、拉直衣角,让衣服变得整洁。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铭记祖先优秀品德的良好载体,也是让新学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开笔礼第二礼——朱砂智 明心眼
怀着对圣人先贤的敬仰之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夫子老师们先用朱砂依次给新学子正额上涂上红痣,再以深情的话语,赠送浓郁的祝福,表达殷切的期待。
开笔礼第三礼——击鼓鸣志 创功业
“击鼓明志”,“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在文昌书院老师们的指导和激励下,新学子们紧握鼓槌,展身挥臂,用力击鼓。据说,击鼓越响,余音传得越远,寄寓着自己的志向抱负越远大。
开笔礼第四礼——启蒙描红 学做人
活动现场,新学子们以一个“人”字启蒙,学写毛笔字。写毛笔字的姿势,要求做到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人”,一笔撇,一笔捺,相互支撑。“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这“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
开笔礼第五礼——咏颂经典 明古训
新学子们与夫子老师一起咏读阴骘文节选。阴骘文又叫丹桂籍,被列为我国善书三圣经之一,已翻译成日文、法文、朝鲜文,有二十多种版本,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还被日本学者收入《世界圣典全集》,该书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劝告我们要广行阴德,而不居功,不张扬,真心实意的做善事,积功累德,这才是真正的功德。
开笔礼第六礼——感恩鞠躬 记恩情
夫子老师示范并教授新学子们汉式相见礼--揖礼。揖礼是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 3000 年以上历史。在正式礼仪场合,对尊长行此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男左女右,男生左手在上,女生右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 60 度,起身时,恢复立容。
在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这个感念师恩的日子里,活动现场的新学子们一起,用揖礼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在行礼的同时,完成了尊敬师长、孝敬长辈等传统美德的传承。
面对参加活动的两百余名师生、百余名家长,舒家渡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教育工作站站长讲到: 生活需要仪式感,学习更需要仪式感。通过庄重的仪式,让学子们改变原有的不当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思想认识、情感体验与心灵感悟,自觉、自主地改进自己的行为。
今后,穿汉服、点朱砂痣、诵读国学等充满仪式感的开学典礼,将成为社区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年的新学子入学时,我们都要举行“开笔礼”主题活动,欢迎广大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相信,这个别开生面的开笔礼,将会成为新学子们求学路上一道最深刻的记忆,引领新学子们珍惜时光,品唐诗宋词,颂四书五经,继往圣绝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