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推进“5G+5H”社区服务模式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作者:王桂刚   来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1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一村(居)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的原则,将便民服务、社区治安、帮难解困等融入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初步成立了“温馨敲敲门”“四点半课堂”“党员暖心”“陪你到老”“文化串门”等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逐步形成以5G(Gather凝聚、Give给予、Goodwill友好、Gratitude感恩、Grow成长)为路径,以5H(Health健康、Hope希望、治愈Heal、幸福Happiness、归宿home)为目标的 “5G+5H”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不仅极大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增加了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文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效探索。

  “温馨敲敲门”项目

1605079034570435.png

  稷下街道“温馨敲敲门”志愿者们遵循“天天敲门问一问,时时关心搭把手”的原则 ,走进辖区,帮助社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修剪指甲、测量血压、洗头等,通过聊天、拉家常,了解老人的生活及身体状况,给老人们宣讲防盗及用火安全知识,叮嘱老人平时应注意的安全隐患。社区统一制作爱心服务卡,发放给老人,卡片上包含了社区电话、志愿者姓名电话等,方便老人有事随叫随到。通过开展一系列关心、关爱老人的活动,转换服务理念,让社会各界都关注孤寡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营造人人关爱、尊敬、扶助孤寡老人的温馨氛围。

  “四点半课堂”项目

1605078962564127.png

  为解决社区小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时间段孩子的看管问题,街道在淄江社区开设了四点半课堂,整合社区资源,充分挖掘社区潜在力量,以社区社工、志愿者为主力,以“社工引领志愿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服务”的运行机制,针对社区小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健康辅导,达到“社工、志愿者”联动互补、互动共进,切实发挥好社区的服务职能。

  “党员暖心”项目

1605078399334861.png

  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稷下街道启动了 “党员暖心”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党员志愿者积极亮明身份,主动承担责任,开展治安巡逻、环境卫生监督、综合服务、科普宣传、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在各项危机险重的任务面前积极发挥作用,增强了党员志愿者联盟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打造一支拉得出、能战斗、出成绩的党员志愿者队伍。

  “陪你到老”项目

1605078587566079.png

  为使辖区高龄老人更好的安享晚年,街道打造集公益志愿、文体活动、网格代办、金色养生等四类服务为一体的“陪你到老”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定期上门服务,面向辖区无人照料的独居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等群体开展专项服务,形成定期走访慰问机制,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给老人带去关怀和帮助。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上门看望辖区老人,陪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生活状况,给予老人精神陪伴,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同时定期携手公益组织为辖区独居老人提供查体、修脚、按摩、理发等专业志愿服务,满足走访征集到的老人们的各种实际需求。

  “困有所帮,弱有所助”项目

1605078476327203.png

  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始终围绕贫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党员志愿者采取“一帮一、多帮一”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帮扶网格,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坚持从细节做起,按照“扶贫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提供“一助一”“多助一”个性化帮扶服务。对贫困家庭,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为重点,开展家政、精神慰藉、医疗探视等上门服务;对残疾人,开展了特长培训、技能开发等方面的服务,做到扶贫志愿服务与满足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有机结合。

  “爱我稷下,美化家园”项目

1605078084263062.png

  为推进美丽稷下建设,形成有效监管机制,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卫生大扫除、清洗乱涂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垃圾(果皮、纸屑)等活动。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自行认领清扫区域,对认领的区域做好日常维护,带动其他群众参与环境整治。通过志愿者积分制奖励的形式,对党员认领清理工作进行加扣分,引导志愿者做实认领工作,形成志愿服务实效。

  “时代新声先读为快”项目

1605078914548579.png

  稷下街道以理论学习为突破口,以大众宣讲为总目标,围绕建设学习型街道,狠抓班子建设、丰富理论阵地、创新宣讲模式,组织“时代新声先读为快”项目,不断提升街道理论大众化水平。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因地制宜打造便民高效的“微型宣讲站”;在农闲时节、节假日、党员活动日等,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政策理论宣讲。依托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稷下文化园,利用其院内场馆设施和入住组织,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座100余场,街道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80余批次,举行市级以上大型文化论证会、书画展50余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愈发明显。

  “移风易俗,文明兴村”项目

1605079187543283.png

  为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破除封建陋习,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由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和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组成了“移风易俗,文明兴村”志愿服务队,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袋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摒弃恶俗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受到群众欢迎。

  “文化串门”项目

1605079103113079.png

  街道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准确对接群众“登台表演、展示自我”的文化需求,创新实施“文化串门”演出文明实践项目,吸引了太极拳志愿者、书法志愿者、广场舞志愿者、旗袍秀志愿者等文艺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实现“节目群众编、节目群众演、节目群众看”的良性循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项目开展以来,已开展“文化串门”演出500余场,每个村(居)每年可以观看到5场不同的演出。

  “青年突击队”项目

1605078737122367.png

  青年突击队以共青团员为政治骨干和主体,在抗击台风中带头做好防范宣传、人员转移和应急抢险,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在疫情防控中义务24小时值班,自觉加入到排查登记人口、测量体温、统计信息等工作中来;在复工复产工作中,战疫情、抢工时、拼进度、做贡献,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良好风貌......青年突击队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中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锤炼了意志品格,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