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回望2015年教育工作:有进展 有亮点 有突破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8日

1.jpg

11.jpg

22.jpg

33.jpg

44.jpg

  这一年,7.5万名贫寒学子上了重点高校,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这一年,老百姓关切的高考全国性鼓励加分项目全部取消;这一年,乡村教师的工资涨了;这一年,“两免一补”经费可以随着学生流动……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15年,既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承前启后之年。过去一年,全体教育人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积极作为,工作有进展、有亮点、有突破。

  亮点1 突出根本

  从严治党 构建育人新机制

  2015年,教育部把从严治党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特别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讲好党课,开展专题研讨,深入查摆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和宣传思想工作,对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专题培训,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维护高校政治安全、校园稳定。积极主动配合做好中央专项巡视工作,把巡视作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次整体把脉,对干部队伍的一次全面体检,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坚决查处、公开通报。通过巡视,进一步深化了教育系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认识,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2015年,教育部系统出台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修订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设置、修订学生守则,建立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校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这一年,全国布局的870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带动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教育部还制定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构建美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建立评价制度,评价结果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升学评优参考依据。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教育部主办了首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务院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亮点2 深化改革

  破解热点难点 释放教育活力

  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

  择校、减负、高考加分、随迁子女入学升学等问题是老百姓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在2015年,这些问题得到缓解,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百姓,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教育改革有序展开,教育活力持续增强。

  有两项数据很是振奋人心:2015年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5个百分点以内,比2014年下降1个百分点;扩大实施专项计划,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定向录取贫困地区农村学生7.5万名,比2014年增长10.5%。

  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31个省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自主招生调整为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通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到招生计划数的50%。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其余29个省份也陆续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治理方式也在转变。系统谋划管办评分离路径,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评价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教育部取消下放21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评审评估评价事项减少1/3。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修正案,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法》首次执法检查。全部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工作。规范教育行政审批流程,公开行政审批服务指南,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幼儿园已建立家长委员会。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基本完成。在“一市两校”率先启动教育综合改革基础上,22个省份、100多所部属高校完成综合改革方案编制报备工作。

  重视社会监督和评价,委托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中国残联等单位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开展第三方中期评估。在第三方开展的国务院部门信息公开测评中,2014年、2015年教育部均名列第一。

  亮点3 质量首位

  调整教育结构 提升办学要素水平

  “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我们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向教师队伍倾斜的政策不会变,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不动摇。”这是国家的承诺。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也是基础。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是国家第一个专门就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下发的文件,29个省份随后出台了实施办法。着力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中央财政核拨奖补资金22.8亿元,惠及乡村教师94.9万人。

  在这一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得以深化,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校长、中职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在2015年年尾,又传来两个好消息:我国高校600余个学科进入世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百分之一,约50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在刚刚揭晓的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得174项,占通用奖总数的74.7%。

  教育内涵发展稳步推进,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全面修订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首次在全国启动义务教育数学、体育质量监测工作。全面对接职业标准,制定并公布410个高职专业、230个中职专业的教学标准。完成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工作。

  结构调整也是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在2015年里多项教育改革中颇为引人关注。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措施,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在过去一年得以提升。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教育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推动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孔子学院、课堂遍布134个国家,孔子学院达500所、孔子课堂达1000个。

  亮点4 完善保障

  针对薄弱领域 建构长效机制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经济、投资未来。国家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教育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

  2015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实现相关经费可携带。建立完善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22个省份制定了中职生均拨款标准,所有省份都制定了高职生均拨款标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14年的4000元提高到5000元,达到普通中小学校6倍以上。

  国家资助政策是教育公平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从1500元提高到2000元,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中职学校农村学生全部纳入助学金范围。国家助学贷款最长期限从14年延长至20年,偿还本金起始年限由毕业后2年延长至3年。

  2015年的工作,为“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教育公平政策体系基本建成。中央财政投入1200亿元,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投入100亿元支持中西部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投入60亿元支持14个没有部属高校的中西部省份建设1所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1302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全国学生资助资金共计5564亿元,累计资助学生4.1亿人次,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超过70%。

  另外,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数字教育设备和资源覆盖全国全部6.4万个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