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需要新父母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家庭高度的教育素养,再多的教育付出,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我们这所地处京郊的新学校,面临的挑战则更为严峻:学生之间闹矛盾了,父母会出面对人家的孩子大打出手;孩子摔倒了,父母不是第一时间带去医务室,而是拍照之后跑到校长办公室质问怎么办;因为担心雾霾污染,父母们会百般质疑甚至阻挠孩子们每天的体育活动……我们迫切感到——新教育,需要新父母。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引领父母成长,携手为孩子的发展奠基”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让父母们认识亲子共读的重要作用,我们邀请父母参与晨诵、午读、暮省的课程,了解孩子,走入孩子内心。我们规定,每学期开学之初,各班必须召开家校沟通会,与父母们一起制定班级愿景、推进计划,让所有的学生和父母明确学校目标,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在老师的引导下,父母们发现孩子的涂鸦里竟然有那么多内心的秘密,那么多心灵的渴望,那么多惊人的创造……他们学会了欣赏孩子的作品,学会透过作品聆听孩子生命拔节的声音。
学校还持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把父母深度地卷入阅读节、读书日等活动,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表彰“书香家庭”,邀请榜样父母讲述自己的亲子共读故事。三年来,我们先后评出150多个书香家庭。
面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的孩子的家庭,学校用各种方式引领父母们成长,开展给父母写便条、每周一封信等活动,分享孩子们成长中的故事,针对某一类共性问题和父母深入交流,帮助父母免除焦虑。帮助小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氛围,帮助中学生度过青春期、逆反期,帮助孩子们走过每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
三年级的康老师在期末叙事中记录了这样的故事:没想到颁发给旭旭的“最具潜力奖”会让他的家人这么激动。这个孩子自制力比较差,几次和他父母沟通效果都不好。他奶奶还说:“我们不差钱,在北京有好几套房呢,我们孩子怎么高兴怎么来。”这次颁奖以后,奶奶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说:“真是谢谢老师,让我看到我孙子这么棒,以后一定好好教育。”真是父母改变一小点,孩子进步一大截。
我们每一个班级都成立了“新父母委员会”,鼓励父母携手组织校外活动,尝试让父母走进课堂打造特色活动课程,邀请父母担任讲故事比赛、阅读展示等活动的评委、投票决定食堂招标……他们的深度参与,让学校更加蓬勃发展。
从2013年起,学校成立了新父母讲堂,开始了“新父母培训”。从孩子入学前父母的准备,到入学后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孩子在家里亲子共读的方法,到孩子成长中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引导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到引导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在学校每月一次的培训中,获得了极大的成长。(作者单位: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