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马希良:乡村教师强大的“钙”点在哪里

来源: 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

  中国的乡村教师究竟有多少?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给出了明确回答:330万人。330万乡村教师支撑起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天,这也就意味着,乡村教师强大,乡村教育就强大。

  那么,支撑乡村教师强大的方法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找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钙”点,适时补“钙”,而这个“钙”点,就是乡村教师的职业精神修炼。

  乡村教师队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师资不足、高质量教师匮乏、教师流失严重。而导致乡村教师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薪资水平低;环境相对孤立;工作条件艰苦,比如乡村学校的规模较小,一个教师常常需要教授多门学科、多个年级,课业负担重;职后发展机会少等4个方面。而更深层次的动因是乡村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为什么?一是在城市与农村并存的二元社会里,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不言而喻,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成就感相比落差巨大,从而使自己沉湎于无形的职业自卑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在乡村学校普遍存在。二是乡村教师职业“天花板效应”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的职后发展机会少,坐井观天式的乡村教育生涯造就了乡村教师自由落体式的职业路线图,致使职业信念的渐衰。三是乡村教育管理缺乏“农味”。我们的教育管理常常采用“一刀切”模式,城市乡村一个样,一份文,一个令,不管不顾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农村、农业、农民。

  那么,如何激活乡村教师的职业信念,给乡村教师疗病补“钙”,强化其职业精神修炼呢?除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积极措施,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特别是落实其中的八大举措之外,我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社会形成浓郁的“三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风气: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有违“三尊”现象与事件要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及时处理当事人员;积极利用媒体宣传乡村教师的典型,为从事乡村教育的教师鼓与呼;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使乡村学校有机融入农村社区,让乡村教师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才智,成为在农村最受欢迎、最受尊重、最可爱的人。

  二是从国家层面强化教育诉讼法建设,为教师从业保驾护航。我国长期的法律传统中,普遍存在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观念。研究有关我国教育方面的法律就不难发现,保护教师职业的实体法没有相应的程序法。没有程序法,实体法就不便落实,这也就致使近年来种种伤害教师的案例时有发生,尽管会引起教师的反抗与抵制,但最终多是简单地道歉了事。教师尽管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在法律面前仍处于弱势状态。没有了起码的尊严,如何让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有尊严、体面地教书育人呢?

  三是突出乡村教育管理的“乡土味”。首先,按照《计划》的要求:“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实施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其次,剔除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中原有的城市教育、乡村教育“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痼疾,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抓好乡村教育,管理好乡村教师。再其次,通过管理建立一支热爱乡村教育的“乡土味”十足的教师队伍。詹姆斯·柯林斯说过:“千方百计请一个高招的专家医生,还不如请一个随叫随到且价格便宜的江湖郎中。”因此,我们与其抱怨乡村教育不如城市教育,不如花时间和气力培养在岗的乡村教师,把他们当作最值得尊重的人、最值得信赖的人、最值得培养的人、最值得崇拜的师长。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如下工作:首先,乡村教师必须突出“乡土味”,为“三农”服务,即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教学理念,不能亦步亦趋地模仿城市教育。其次,以乡村教师为核心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上的乡土校本课程,创设乡土特色的中小学课堂文化;开发实践上的乡土校本课程,丰富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资源。

  如此,我们的乡村教育还缺人才吗?我们饱受诟病的乡村教育还会没有希望吗?我们的乡村教育还会跟在城市教育的后面亦步亦趋吗?(作者马希良,工作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