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建立新型“有国际责任的教育”

作者:莫蕾钰、洪成文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0日

  随着中国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必须承担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大的国际责任。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对英美的出访与投资、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入SDR系统、巴黎环境大会的表率等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与决心——我们不但要打造更美好的中国梦,还要为世界的公平、均衡、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与动力。我们还应意识到,这项责任必定是长期的、递增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新型的“有国际责任的教育”,培养具备国际责任的后来者,为探索未来的国际新秩序提供基础,从价值观基准、社会责任培养、个人素质提升三个层面进行必要的补充。

  首先,从价值观基准层面来看,我们需要公民与世界公民教育。作为一个具有国际责任的大国,我们不但要坚持先进、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理解世界优势价值体系,乃至参与世界价值体系的谱写,而这一步的实现,需要亿万的中国同胞拥有大国公民的觉悟、责任感与能力,乃至未来成为世界公民的准备。

  大国公民的培训与培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进行符合当前中国需要的现代公民教育。转型中的中国需要公民具备转型升级的学习、生产与应变能力,匹配需要学习方法的讲授、职业技术的提升以及短期培训与咨询业的普及,而更重要的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融汇到思想与专业教育中去,让本国公民将国家的理念融入到民族血液中。且在政府让渡更多的治理权力给民众之时,需要公民具备有序进行政治参与、共同治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增加世界公民所需要的世界宗教民主史教育。作为世界公民的中国人不但要主动参与世界治理、有能力用世界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参与规则的谱写,还需要立志于世界各民族、文明的人权、尊严、自主、公益、法制建设。对正义与公平的理解与热情仅是第一步,对国际通用语言的熟练运用是基础,世界宗教民族史教育是核心——是理解与分析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比利益分析更能打动各国灵魂的文化利器,是一个国际大国包容与共建价值观的必要准备。

  其次,从社会责任的规则与践行层面来看,我们需要环保、急救、慈善教育。

  环保教育的迫切性于中国已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情况是:青少年的环保教育相对受到重视,然而对成人环保观念与管理的再教育反而被忽视。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者及消费者对个人在环境的毁坏与透支上认识不足,其中不乏具备国际消费能力的群体与组织——他们缺乏责任感的言行不但没有给我们的后代树立良好典范,还给中国造成了极坏的世界形象。环保教育必须要从现在做起,加强成人再教育,配合以严峻的立法与制度约束方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环境,显示中国环保的诚意与担当。

  作为一个正步入老龄化、具备国际流动能力的人口大国,我国急救教育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约1000多万,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平均50%的普及率相差甚远。多方协力、脚踏实地的建立完善一项全民急救教育制度,尽快普及全民性、系统化的“急救教育课”已刻不容缓。

  城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帮扶弱势与均衡国内及国际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这些战略中扮演主角的不仅是政府,更需要调动民企及私人的力量——而可能出现的低收益、晚收益甚至是贡献性付出需要观念与心灵的支持。有关爱与包容之心,有扶弱与助人之情才是协调、共享世界之本。

  最后,从个体素质的提升层次来看,提供符合现代需求的情商、财商、艺术素质的教育,是为打造值得国际社会向往,建立文化、制度高地的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培养有情商的公民,不但有利于我国国民理解并尊重规则、人权、情感、文化与宗教,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又有利于打造更有中国特色的亲切、谦恭而热情的形象,由国民、民间组织等政治性相对较弱的外交来弥补政府外交的不足,消解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误读,将中国文明、文化、价值观融合到世界文化当中去。

  培养有财商的公民,保证个人及组织的资产安全,进而培养熟悉世界金融规则的人才,为未来创造金融工具、维护世界金融系统稳定贡献应有力量。中国近期宣布利率自由化、并加入SDR体系,以及未来可以预计的A股市场完全开放,意味着人民币与中国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小到与每个公民相关的个人投资风险控制,大到创造与中国大国地位匹配的金融话语权——更高的金融素养即便不直接创造价值,也会为国民及国家的健康经济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

  培养有艺术素质的公民,是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弘扬中国文明的重要举措。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强调增进消费的比例与作用,而同时我国亦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与生活水平为重要目标——而艺术素质的提高,让中国国民能欣赏、分享、创造世界宝贵的人文财富。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