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忙,“痴老汉”把荒山变“花果山”
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实地查看岳麓区莲花镇圣峰果业等基地。易炼红表示:“老人家很有眼光,将一座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不仅靠水果发家致富,还美化了家乡环境!”
央广网5月26日长沙消息(记者姜文婧 通讯员王艳明 王城长 )湖南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中提出,湖南省各市州将重点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2017年,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2020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达到30万人。随着政策环境利好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各类懂技术、懂市场、有创业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也不断涌现出来。
长沙岳麓区莲花镇的农民黄仕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和矿山打交道,原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2004年,他转型种起了果树苗,一口气流转下岳麓区莲花镇莲花山头,当起了“山大王”。10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果树种植,创办的圣峰果业占地面积已扩张到1000多亩,硬把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
2004年前后,还在做采矿生意的黄仕其去湘西运采矿设备,回来时,还从湘西带回来了脐橙、黄金梨、椪柑、南丰蜜桔等果树苗,他对身边的人抛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我要种果树!”黄仕其回忆,当时当地种果树致富的人还不多,反对声不绝于耳:“种果树是技术活,种不好是会亏本的”、“果树生长期长,回本慢,根本没有采矿好赚钱”……
但黄仕其内心有底——“莲花山垂直落差不高,土壤条件好,采光充足,却没有成片的果业种植,而且莲花离长沙城区近,销路应该不是问题,‘这事大有可为’。”
2005年,黄仕其利用莲花山自身的海拔差异,探索出一套层级式种植模式,第一年种了50亩果树、第二年100亩、第三年300亩……如今一片种有黄桃、黄金梨等果树、面积达1000多亩的果园已经蔚然可观。2015年,黄仕其果园的水果产值达到300多万。 在果园,黄仕其指着挂满枝头的小幼桃开心地说:“虽然今年雨水多,但果子长势还不错,按照这样的生长速度,明、后年就可以进入丰产期了。”果树种植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这是经营者必须面临的挑战。“我不像年轻人那性急,我有足够耐心等着果树开花结果。”黄仕其有自己的创新与坚持:“种果树这么多年,我坚决不打任何激素,肥料以牛粪、鸡粪为主,辅以少量果树复合肥”。
据了解,一年365天中,黄仕其几乎有350天待在山上与果林为伴,探亲访友和寻求优质果树品种成了吸引他下山的两个重要理由。只要听说哪个地方的果子品种好,黄仕其总想亲自去了解了解,有合适引进种植的便毫不犹豫地尝试引进。当然,对于实践后生长情况不良、果实不优的品种,他也会果断地将其淘汰。目前,黄仕其果园中种植了黄金梨、脐橙、南丰蜜橘、黄桃、中秋酥脆枣等二十多个品种近15万株果树,种植西瓜200亩,一年四季均有水果出售。
“流转了土地就要做得了用,不能让它荒废了。”为了更好地抓住休闲旅游这一商机,除了果蔬种植,黄仕其还动员了一家人经营起饭馆、住宿,设置立体种养区、休闲采摘区、休闲度假区、游客接待区四个功能区,努力打造一个集避暑、采摘、户外运动的生态乐园,实现“吃农家饭、品农家果、游农家景、享农家乐”的一条龙体验式服务。
看着生意越做越红火,黄仕其却愁上心头——自己年纪大了,后辈是否像自己一样细心呵护好果园。“创业要舍得干,更要守得住。”这是黄仕其送给子女的金玉良言。(湖南站 姜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