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技能培训 助长宁农民工实现创业梦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2日

http://www.goschool.org.cn/d/file/68520482.jpg

http://www.goschool.org.cn/d/file/68464016.jpeg

开展旅游特色小吃培训。

  编者按

  11月29日上午,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议公布了今年我省农民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数据显示,全省今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多亿元,惠及2000余个创业实体;累计返乡下乡创业68.2万人,创办企业18.1万个,实现创业产值4000余亿元,带动就业220万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园)403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示范基地)386个。返乡创业收入成为四川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在岁末来临,农民工面对各种全新选择的关键时间点,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多措并举稳就业 开阔思路促创业》,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讯(王超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11月28日,在长宁县网络创业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来自梅硐镇平桥村的农民工代波等30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收到了创新创业孵化园的特别礼物——“创业能量包”,里面是一整套“网络创业指导培训资料”。

  把技术送到农民工身边

  这是今年该县开展的第9期网络创业培训班,今年以来,已有近300名农民工在这里免费接受互联网渠道创业的专业化指导和系统化训练。在为期7天的培训时间里,学员将通过参与式培训、学习互助小组等多元化培训方式,全面了解网创原理、流程、模式及操作方法,切实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想学习无门路,想就业没技术,想创业无项目。”为破解农民工创业的“三道难题”,该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瞄准产业发展实施精准培训,把“订单化、专业化、技能化、实用性”的技术送到农民工身边,打通服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最后一米”,今年已开展农民工培训37场2200余人次。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建不忘共产党。”大红色的横幅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长宁“6·17”地震受灾户、双河镇十里村村民罗顶均一家在刚乔迁的新居前,拉起了醒目的横幅。罗顶均将在外学到的建实木房技术带回老家,通过当地政府组织培训,把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民工,帮助受灾乡邻找到就业门路,增加了乡邻灾后恢复重建的信心和底气。

  长宁“6·17”地震以来,已有1000余名农民工参加了该县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为灾后重建工作源源不断输入建筑管理人才和施工队伍。当前该县正值灾后重建的攻坚阶段,超过千户企业工厂、群众房屋、基础设施建设的灾后重建工作在同步推进,随处可见技术农民工忙碌的身影。

  将培训融入产业发展中

  “现在一月能挣7000多元,收入稳定,还能照看好孩子和老人,农民工培训让我学到了养家糊口的本事。”在外务工8年的铜锣镇凤凰溪村村民彭德智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面馆老板,依靠长宁特色面食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9月,经朋友介绍,彭德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该县第一期“宜宾燃面与长宁竹荪面”初级劳务品牌培训,不但学到了面食的制作工艺,更开拓了自己的创业眼界,在10月12日就把面馆开了起来。

  今年以来,长宁县精心组织了竹编工艺、旅游服务管理与开发、宜宾燃面和长宁竹荪面、长宁特色小吃(双河凉糕、竹海黄粑)、竹海家宴(铜锣九大碗)等18期专题培训,将农民工的就业创业与发展巩固天府旅游名县成果相结合,让他们在旅游发展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起吃旅游饭,走旅游路。

  “将农民工培训融入产业发展中,将创业项目嵌在产业链上,这是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宁模式。”长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夏梦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农民工培训进乡镇、进企业等活动,做好后期跟踪和开店指导服务,让他们实现带着技能就业创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