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江苏常熟:“小线杆”破解大难题 亮出农村“整齐美”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8日

自2020年启动实施“千村美居”工程以来,江苏省常熟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域提升,但“田中钉,村中桩,路中杆,空中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村容村貌。为此,常熟市委市政府将强弱电线路整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攻坚任务,以“千村美居”工程为着力点,持续优化农村线路秩序,有效改善农村环境。

加强顶层设计,破解“三个问题”

为有效破解农村强弱电线路整理难题,常熟市把强弱电线路整理作为市级挂牌的“难事”之一,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解决“由谁指导整理”的问题。成立常熟市农村强弱电线路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及各管线权属单位参与。组建市级专班,统筹调度全市农村强弱电线路整理工作,压实各方责任。各镇相应组建工作专班,管线权属单位派员参与,协同开展方案制定、实施推进等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将线路整理纳入“千村美居”基础奖补项目中,鼓励各管线单位积极争取专项资金。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解决“如何进行整理”的问题。常熟市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强弱电线路整理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农村强弱电线路整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强化对接协调和监督管理。建立新建线杆报批制度,镇级专班受理建设申请,严控未批先建行为。各行政村根据村庄形态分类处理,密切配合、一线推进、快事快办。

三是强化监督制约,解决“怎么长效管理”的问题。探索形成“基层发现问题、镇级解决一般问题、市级解决复杂问题”的处置流程,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常熟市把强弱电线路整理工作纳入镇村年度工作计划,促使镇村两级加强与各管线权属单位的沟通对接,推进整理方案落实。督促属地村、社区加强对乱拉线现象的日常巡查,依托网格力量,及时发现、制止私拉乱接行为,做好线路维护管理。充分利用横幅、展板和新媒体等,宣传引导群众维护杆线整理成效。

坚持摸石过河,发挥“三个作用”

常熟市坚持试点先行,指导各地分门别类、精准施治,按照不同村庄的基础条件,打造出不同的整治标准和日常管理模式,由点扩面深入推进。

一是发挥牵头引领作用,明确工作方向。常熟市按照“多杆合一、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的要求,指导各板块规范架设、清理户外架空,归并无序线缆,清除低垂线缆、拆除多余电杆。市专班编发工作简报,定期汇总通报各板块进度,介绍先进做法,指导推进工作开展。

二是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持分类推进。常熟市根据村庄条件分类分步推进强弱电线路整理工作。对即将开展环境整治的村庄,进行线路情况全面摸排,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推动线路整理,化解后期弱电杆线归并难题。对已开展环境整治的村庄,充分利用现有杆路资源,推广弱电杆线共建共杆、弱电入户线缆“多线合一”“多箱合一”。对实施“千村美居”工程的村庄,将线路整理与农房翻建、电网维护改造、农路建设等工程相结合,统筹推进共杆共线建设。

三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拓展工作思路。常熟市优先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庄开展线路整理工作,率先形成线路整理的好做法。董浜镇观智村按照“杜绝增量、消化存量”的原则,探索形成三种整理标准。常福街道中泾村采用“因地制宜,分别设计整改”的方式,清除多余杆线,解决户线乱飞现象。

优化项目管理,设立“三道关卡”

常熟市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优化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严把“三道关卡”,着力解决“空中蜘蛛网”乱象。

一是严把“入库关”,强化线路整理源头管控。市专班将编制线路整理方案明确为“千村美居”建设村组进入项目库的“必选动作”,推动弱电杆线建设由后期整治向前期规范转变。点位规划建设前,镇村与管线部门充分沟通,落实线路整理方案。各管线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确保与村庄同步规划建设。同时,将线路整理验收作为农宅翻建审批前置条件,确保新建房屋入户线达到规范美观、整洁有序的要求。

二是紧盯“验收关”,细化优化考核评价办法。将线路整理成效纳入“千村美居”村组考核项目,市专班在点位验收时重点考察多余杆、悬挂线、断头线等问题,发现问题责令整改,并酌情扣分。线路整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月度考评和“千村美居”长效管理考评,对整治不力的自然村进行曝光,对于整理效果显著的点位,纳入“推荐参观考察点位库”,进行重点推荐。

三是狠抓“长效关”,建立完善多元参与机制。常熟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各管线单位强化日常检查制度,每月检查施工情况和建设完成区域;各镇(街道)建立强弱电线路巡查制度,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日常巡查;村民行为与村集体股份分红、福利分配挂钩,引导村民不再私拉乱接。

截至2021年9月底,常熟累计完成线路整理3965.83公里,迁移线杆8957个。常熟市将继续提高杆线归并目标,深化整治工作举措,切实做到线路排布“不任性”,“飞线”整治顺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