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广东】英德:新型职业农民“育”出新前景

来源: 南方网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8日

1.英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实际操作.JPG

英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实际操作

2.英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实际操作.JPG

英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实际操作

3.英德已培训400多人次.JPG

英德已培训400多人次

  提起农民,不少人都会想到“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耕地形象。随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这一形象将被改写。如今,“农民”的内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从“世袭”的身份向全新的职业转变是无法阻挡的历史大势。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而有着80%农业人口的英德,也于2015年4月成为全省11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之一,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600名涉农经营对象被纳入培育范围;2016年,英德再度向省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经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自愿报名后,农业部门层层筛选,今年按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等三大类型,计划再免费培育600名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在英德,一批年富力强、有想法、有干劲、有梦想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为田间地头的“领头羊,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着精彩的人生。虽然目前只是星星之火,但它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386199(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农民大军。

  分三大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中央、省、市众多文件中都提出要“培育职业农民”,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简单来说,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英德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政文解释,由于传统农业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从业人员结构严重失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最有效途径。一句话言之,“农民”的内涵必须从“世袭”身份向全新的职业转变。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随着农村老龄化加剧,中老年人成为农业劳动的主力军。如何在农业上实现精细化、高效化、职业化,在此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显得至关重要。

  在职业农民的培育上,有着80多万农业人口的英德已开始进行探索。2015年6月,该市先后制定并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英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提出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内容,围绕该市茶叶、水稻、麻竹笋、蔬菜、水果、蚕桑、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及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及管理等产业发展,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促进英德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按我的理解,所谓生产经营型通俗讲就是‘老板型’,至少需培训15天次;专业技能型就是‘技术员型’,要求最少培训7天次;而社会服务型农民未必自己会耕种,主要是向其他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也要接受7天次以上培训。”李政文告诉记者,培训的内容分产业进行,包括茶叶、蔬菜、水稻、葡萄、养殖、蚕桑、电子商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等。每期培训结束后,采取“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形式,对受训农民进行考试考核。考核合格者,生产经营型获颁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可获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按计划,2015年,英德需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00名,其中22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将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英德农业部门将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持续数年跟踪服务等系统培育,提高其创业兴业能力,使之成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互动教学让农民更有参与感

  7月上旬,英德市农业局的会议室像天气一样火热,90名新型职业农民“种子选手”正在此接受培训,当天由特邀而来的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原院长梁勤(国家蜂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和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教授罗岳雄授课,主要讲授中锋养殖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由于两位教授的讲课“清单”是农民自主“点菜”,而且现场有讨论和提问环节,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种互动式教学让蜂农更有参与感。”李政文说,每期培训班都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目前,英德已集中开展了7期理论培训,接下来,纳入2015年度培育计划的学员将接受实操教学和外出考察环节,帮助学员开阔视野,今年国庆节后转入认证阶段。

  据介绍,英德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例如,把英红镇果康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横石塘镇鱼苗孵化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大站镇成通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永和农业发展公司茶叶示范基地、横石水镇明辉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等做为实习实践基地,在农作物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学员到基地进行实习、实践、品种观摩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新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农民接受培训,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提高,将有力促进英德农业的发展。”李政文说,对于认定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还可以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项目、税收减免、贷款融资、政策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获得扶持和优惠。

  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标志着“农民”正式成为一种新型的职业选择,他们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经过一年多实践,李政文坦言,目前英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进并不十分顺利,2015年度的计划仅完成400多人,2016年培育计划刚刚启动。这一新生的职业也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社会地位不高等诸多问题。接下来,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规范培育认定工作,“让农民学到东西,并且能让他们将所学带到实践中去,转变成利润,农户需要时间来适应,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适应中,但我们相信这项工作会越做越好。”

  “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密集型农业,只有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让这少数人种好大多数人的田,让农业真正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够改变中国农业面临的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李政文说。

  样本——

  【生产经营型】

  徐红梅:350亩有机茶“订单生产”

  在望埠镇樟滩村委洞尾村小组有一片独特的茶园,不仅是茶叶种在砂石地上,而且茶园位于几乎呈垂直九十度的陡坡上。茶园的主人是该村妇女主任徐红梅。2012年2月至今,徐红梅种茶已经三年,茶园规模从初时的100多亩扩增至350亩。

4.徐红梅的有机茶深受欢迎,早早被提前订购一空.JPG

徐红梅的有机茶深受欢迎,早早被提前订购一空

  “能够在砂石地上种活茶叶是很不容易的。”徐红梅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茶园告诉记者,她种的是“英红九号”有机茶,今年春季“以采代剪”已经摘了六、七百斤,收益比普通茶叶品种高出近5倍,且明年起茶园将全面进入丰产期。而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个种植沙糖桔连年亏损的传统农民。徐红梅坦言,自己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参加英德市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从中学习了大量先进的茶叶种植和管理技术。

  今年40岁的徐红梅曾经种过10多年砂糖橘,2013年果园被黄龙病肆虐无法再继续,徐红梅打算转型改种其他农产品。正当她守着自家200多亩山地一筹莫展之际,偶然得知英德市农业局在举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教授茶叶的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徐红梅当即报名参加。

  通过培训,徐红梅得知用有机化肥种植英红九号,不打农药,其经济效益可比一般茶叶品种高3-5倍,前景广阔。于是,她在没有任何实际种植茶叶经验的情况下,将自家山地改造为茶园,种植英红九号等品种的有机茶,“英德是红茶之乡,政府大力引导支持茶叶种植,我虽然没种过茶叶,但是有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我还是有信心的”。徐红梅介绍,一年时间里,她参加了至少15次免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茶叶科学种植管理、基地现场指导和产品营销等等,“在茶叶生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农技人员和茶叶专家进行指导,就连用什么肥都有指导”。

  在徐红梅的手机中,有一个名为“英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微信群,群内66名学员可随时向农业专家请教。她告诉记者,2014年4月,其茶园第一次出现虫害,对于如何处理她一无所知,于是拍照发给群里的农业局专家询问,才知道是茶苗阶段常见的虫害——小绿叶蝉。专家告诉徐红梅,可以相应使用一些放心农药去除,也可以不用药,熬过15天左右,绿叶蝉就会自行消失。

  徐红梅说,通过培训,她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科技知识,了解到不少好政策,还在互学互助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农为根、以农为业、以农为生的信心。自此以后,她严格按照专家所授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茶园发展得越来越好。

  “茶园通常是建在20度左右的缓坡地上,可以避免水土被雨水冲刷而流失,而她的茶园是沿坡度六、七十度的陡峭山体一层层开垦,在保持水土方面需要下更多功夫,能够种得这么好,可见管理十分精心。”随行的英德市农业局科教股股长陈兴元也表示。

  2017年开始,徐红梅的茶园将全面进入丰产期,但接下来的销售问题,她却表现得十分淡定,原来其350亩茶叶早已“名茶有主”。“以往种砂糖橘,我要为砂糖橘的销路四处奔走,现在种的有机茶深受爱茶人士欢迎,早早已经被预订一空。”徐红梅告诉记者,由于其兄长在广州做生意,朋友圈里不少是企业高管、公司老板等精英消费群体,在兄长的牵线下,她摒弃传统的茶叶销售模式,采用会员制方式营销,实行“订单生产”,近两年的茶叶提前被珠三角一些高端消费群体订购,不少爱茶人士甚至慕名前来。而徐红梅也因种植能力突出,被英德市农业局评为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户。

  徐红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要懂技术,做规范化的食品,在食品安全上要让消费者放心。“新型茶园发展应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接下来,她计划打造生态旅游茶园,并以此带动周边农村发展。

  【现代青年农场主】

  林昌军:推崇设施农业 蔬菜高产质优不愁销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而在望埠镇崩岗村委西塘村的一片蔬菜基地里,却是水雾蒙蒙,刚刚种下的数百亩菜心正“欢快”的汲取着喷头洒下的甘泉。今年43岁的林昌早漫步在自家菜地里,顶着烈日仔细观察着菜心的长势。

  要是换作几年前,临昌早可不会这么“悠哉”地在菜地漫步。“以前在白沙镇种紫淮山,得到处找销路。”林昌早说,市场价格如何、需求多少,运输距离长短、如何保鲜,要考虑的事有很多,而眼下如此淡定,是因为这几百亩菜心早已“名菜有主”。

  2014年,林昌早在西塘村租下连片500余亩地搞蔬菜种植,所种产品包括菜心、芥兰、小白菜、有机苦瓜等等,其中菜心的种植面积占七成以上。“夏季市场上主要是瓜类较多,天气太热,常规农田是种不了叶菜的,但我的田里就可以种,因为我主要是用微喷灌溉的方式。”林昌早告诉记者,他是清远唯一一家采用微喷灌溉技术搞蔬菜种植的,它不仅更节省水,而且可以定时定量作业,可增加土壤水分,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达到帮助蔬菜防寒防冻、防高温灼伤的目的,而且从作物的幼苗期到成长收获期全过程都适用。

5.林昌早主要种植菜心及苦瓜等蔬菜,图为他留的苦瓜种.JPG

林昌早主要种植菜心及苦瓜等蔬菜,图为他留的苦瓜种

  “虽然使用微喷设备每亩需投入5000元左右,比常规蔬菜种植高出2/3,但种出来的蔬菜品质佳、产量高,还能节约人工成本。”林昌早说,他曾专门到广州番禺学习微喷技术,加上自己学的是机电工程专业,于是将机电知识和蔬菜种植相结合,一边摸索一边改善微喷设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今,其蔬菜基地一年的总产量达到1500万斤,由于质量好、口味佳,其中80%都是订单销售,被深圳、广州一些大型企业饭堂直接预订。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正因尝到科学种植的甜头,林昌早更加珍惜各类学习机会,不仅到佛山、福建、清远等地参加相关的培训,还参加了2015年8月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南方地区种植大户能力提升研修班。今年,再次参加英德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被作为现代青年农场主进行重点培育。

5.林昌早主要种植菜心及苦瓜等蔬菜,图为他留的苦瓜种.JPG

林昌早以稻谷进行轮作

  “参加这些培训收获非常大,不仅学到科学种植知识,还包括农业市场信息和食品安全政策等等,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决不能昧着良心赚钱!”为此,林昌早在自家蔬菜基地里建起了300立方的冷库和检验室,除了接受英德市农业局不定期的抽检外,所产每批蔬菜也进行自检。“另外,农业市场信息也十分重要,比如今年7月份北方多省市发生水灾,北方市场肯定缺菜,所以我今年提前了一个月种植菜心,上市后应该可以卖到不错的价格。”林昌早满怀信心道。

  林昌早认为,职业农民的“新”,主要是在思想上、技术上,比如传统农业要靠天吃饭,而设施农业是非常有前景的,“即使是种菜,想种好,也还是要技术要科学种植”。接下来,他打算搞大棚蔬菜种植,但因缺乏投入资金,目前只能先10亩、10亩的规模逐步扩大。(图/文:焦莹、陈兴元、 甄颖彤 )